東晉時期的志怪小說家群考論_0.docVIP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東晉時期的志怪小說家群考論_0

東晉時期的志怪小說家群考論  志怪,是中國古代小說最受關注的題材。《莊子·逍遙遊》云:“齊諧者,志怪者也。諧之言曰: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陸德明音義云:“齊諧,戶皆反,司馬及崔並云人姓名,簡文云書。志怪,志,記也;怪,異也。”《列子·湯問篇》也有類似的說法:“有溟海者,天池也。有魚焉,其廣數千里,其長稱焉,其名為鯤;有鳥焉,其名為鵬,翼若垂天之雲,其體稱焉。世豈知有此物哉?大禹行而見之,伯益知而名之,夷堅聞而志之。”志怪之作,《莊子》謂有齊諧,《列子》則稱夷堅,並且將他與大禹與伯益聯繫起來。大家知道,“古今語怪之祖”(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四部正論下》)的《山海經》,向來就被視為大禹和伯益的作品:      《山海經》者,出於唐虞之際。昔洪水洋溢,漫衍中國,民人失據,崎嶇於丘陵,巢于樹木。鯀既無功,而帝堯使禹繼之。禹乘四載,隨山刊木,定高山大川。益與伯翳主驅禽獸,命山川,類草木,別水土。四嶽佐之,以周四方,逮人跡之所希至,及舟輿之所罕到。內別五方之山,外分八方之海,紀其珍寶奇物,異方之所生,水土草木禽獸昆蟲麟鳳之所止,禎祥之所隱,及四海之外,絕域之國,殊類之人。禹別九州,任土作貢;而益等類物善惡,著《山海經》。(劉秀《上〈山海經〉表》)      《左傳》宣公三年,還記載了王孫滿對楚子的一段話:“昔夏之方有德也,遠方圖物,貢金九牧,鑄鼎象物,百物而為之備,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澤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兩,莫能逢之,用能協於上下,以承天休。”在這段話中,“物”字共出現了三次:第一次曰“遠方圖物”,杜預注云:“圖畫山川奇異之物而獻之”;第二次曰“鑄鼎象物”,杜預注云:“象所圖物,著之於鼎”;第三次曰“百物而為之備”,杜預注云:“圖鬼神百物之形,使民逆備之”,“民無災害,則上下和而受天佑”。      從“世豈知有此物哉”,到“類物善惡,著《山海經》”,深刻地揭示了“怪”的觀念與客觀存在的“物”之間的關係。怪,首先是物;不過,對於人來說,它們是異己的物,不熟悉、不瞭解的物。因為不熟悉,不瞭解,就不免會產生神秘感恐懼感。螭魅罔兩,都是山川之間的精怪。遠古時代的人們,經常要到川澤山林中去捕漁打獵,難免要碰到種種奇怪的“百物”,王充在《論衡·儒增》中指責“金鼎之器,安能辟奸”,說:“安能入山澤不逢惡物,辟除神奸乎?”乍看起來是很“唯物”的,其實恰是誤解了鑄鼎象物的本意。楊慎撰《山海經後序》,則以為禹鑄九鼎是“《山海經》之所由始”,他說:“神禹既錫玄圭以成水功,遂受舜禪以家天下,於是乎收九牧之金以鑄鼎,鼎之象則取遠方之圖,山之奇,水之奇,草之奇,木之奇,禽之奇,獸之奇,說其形,著其生,別其性,分其類。其神奇殊彙,駭世驚聽者,或見,或聞,或恒有,或時有,或不必有,皆一一書焉。蓋其經而可守者,具在《禹貢》;奇而不法者,則備在九鼎。九鼎既成,以觀成國,同彼象而魏之,日使耳而目之,脫輶軒之使,重譯之貢,續有呈焉,固以為恒而不怪矣,此聖王明民牖俗之意也。”說得倒是很有道理的。      總之,遠方圖物也好,鑄鼎象物也好,都是出於一種功利的目的,即讓人們事先能夠認知種種奇怪的“惡物”“神奸”而“逆備”之:趨利避害,恰是人的生存本性所驅使,目的是為了妥善地解決人與 自然 的矛盾。《史記·留侯世家》云:“學者多言無鬼神,然言有物。”司馬貞《索隱》:“物,謂精怪及藥物也。”說明在司馬遷的理解中,物的概念,是先於鬼神而存在的,因而是唯物主義的。      但是,“志怪”由《莊子》、《列子》的寓言,變成真正小說實體的專名,卻有賴於東晉時期以“志怪”為小說專集名書的小說作家群的出現;他們在短時期中推出了一大批志怪小說集,幾乎將整個社會裹挾而去,由此而造就的極大聲勢和掀起的空前熱潮,使人們不得不正視“志怪”這一文學現象的煊赫的存在。遺憾的是,這批作家雖然人數極夥,但他們的作品集卻幾乎統統亡佚不傳了,後人只能從史書和目錄書的著錄中,得知它們的存在,並從後世的若干類書裏,窺見其中的部分佚文。如《曹毗志怪》,晉曹毗撰,清文廷式《補晉書藝文志》入子部小說家類,魯迅《古小說鈎沉》輯得一條;《殖氏志怪記》,晉殖氏撰,《隋書·經籍志》入史部雜傳類,《古小說鈎沉》輯得兩條;《孔氏志怪》,晉孔氏撰,《隋書·經籍志》入史部雜傳類,《新唐書·藝文志》入丙部小說家類,《古小說鈎沉》輯得十條;《祖台之志怪》,晉祖台之撰,《隋書·經籍志》入史部雜傳類,《新唐書·藝文志》入丙部小說家類,《古小說鈎沉》輯得十五條,等等。還有《太平御覽》所引,有《志怪》、《志怪集》、《許氏志怪》和《雜鬼神志》;《玉燭寶典》所引,有《志怪》、《雜鬼怪志》;《太平廣記》所引,有《志怪》、《志怪錄》;《北堂書鈔》所引,有《志怪集》、《雜鬼神志怪》(一本無《雜鬼神”三字),等等

文档评论(0)

ayangjiayu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