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满族作家 抗战期间的满族作家端木蕻良_关纪新
满族作家 抗战期间的满族作家端木蕻良_关纪新
第31卷第4期2011年11月
承德民族师专学报
JournalofChengdeTeachersCollegeforNationalities
Vol.31No.4Nov.2011
抗战期间的满族作家端木蕻良
关纪新
(中国社会科学院
民族文学研究所,北京
100081)
摘要:20世纪30年代初,东北地区沦陷于日本侵略者之手。国难乡仇当头,满族青年作家群挺身而起,脱颖文坛,为祖国为民族庄严写作。端木蕻良是其中的代表性作家。《科尔沁旗草原》在同时期的中国文学格局中,卓尔不群,不单有着囊括宏大叙事的史诗性艺术品质,且于现代文坛上较早张扬起白山黑水的雄浑文风。在中国多民族文学队伍中,端木蕻良的族籍身份问题值得关注,其早期创作透露自己具有双重血统,晚年又明白无误地把自己归入满族作家群体,证实了在身份抉择上面的主观选项。
关键词:抗战期间;端木蕻良;《科尔沁旗草原》;族籍身份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554(2011)04-0001-06
辽阔的东北地区,是满族的故乡,也是中国现代史上一片灾难深重的土地。早在20世纪初,沙俄与日本两国的侵略军,即为争夺在中国领土上的经济权益相互交战。自1931年起,日本军国主义者更是以武力强行占有白山黑水之间的大好河山,东北地区的满、汉各族同胞,又经历了长达14年凄惨万状的亡国奴生活。逢此国难乡仇当头之际,一批受到国内外进步文学感召的满族青年作家挺身而起,脱颖文坛,毅然决然地开始了为祖国为民族的庄严写作。这批满族青年的写作活动,为本民族的文学发展增添了新的价值与特征。
端木蕻良、舒群、李辉英、马加、关沫南、金剑啸、田贲、丁耶等,是这些青年作家中间的优秀代表。本文拟着重谈论抗战期间的端木蕻良,而对其他满族现代作家,将另题评析。
端木蕻良(1912-1996),本名曹汉文,更名曹京平,笔名端木蕻良。辽宁省昌图县鴜鹭树乡人。其故乡地处辽宁北部科尔沁草原南端,是个满、蒙、汉多民族杂居的区域。他出身于一个根柢厚实的大地主家庭,父系原为汉人,六世祖辈由冀东逃难来到东北,家族迅猛发迹,与地方权势相互勾连,曾出任过当地官吏。端木蕻良的父亲,是个骄横果为、眼界开阔的人,因思想激进,从新如流,被逐出家族主体,成为一个倾向资产阶级思潮的“不在地主”;母亲姓黄,
其先人乃是康熙朝平定三藩后由“小云南”遣回东北故园的满洲人,到了端木蕻良外祖父的时候,已经沦为曹家佃户,她本人由于聪明貌美,遂被父亲强抢霸为偏房。端木蕻良自幼反感父系作为,极为同情母亲的遭遇[1];直至晚年,他仍一再说明自己幼时在家中的情感,从来就依向母亲一方[2}。
端木蕻良先天具备敏慧而且忧郁的心性,童年时即酷爱文学,浏览过不少奇异的书籍,还曾偷着读了家中的藏书《红楼梦》,渐有“神童之称”;往天津南开中学读书期间,他更是广泛涉猎进步作品,受到了鲁迅与托尔斯泰等中外文学名家的影响,进而开启了早熟的创作生涯。1932年读北平清华大学时,他已加入北平左翼作家联盟。
相对于有清一代大量涌现的满族文学家多出自京城或关内驻防区域,民国年间从东北地区走出来的满族作家则有所不同。
[3]
清朝定鼎中原之际,因自
身兵力不足之患,敕令东北故乡的旗人倾巢而出,白山黑水间几近于赤地千里。清初,广大的东北地区被定为不得随意进入的封禁区域。至清中期以后,因“八旗生计”困扰,朝廷方将部分旗兵及家眷迁回东北屯垦戍边,该地区才又少量地逐渐恢复了满族人烟;清朝后期,一些汉族等民族人口陆续进入东北满族畛域,与满族结合,通行满族习俗,清廷遂放宽政策,实行了承认其满洲身份的办法。然细加观察,从清代到民国之初的东北满族,其文化类型仍保持着大野乡土间充分的自然形态和浑朴质地,他们的精神与文化还远不似京旗那么精致与讲究。截止到终清时节,东北满族的书面文学创作活动,也只在盛京等极个别的地方少许展现,整个东北地区基本上还
收稿日期:2011-05-30
作者简介:关纪新(1949-),男,满族,吉林伊通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编审、教授,主要从事满族以及中国多民族文学与文化研究。
-
属于看不到书面写作的“蛮荒之地”。一般地讲,东北地区的作家文学,是到了20世纪初期才慢慢形成了初具规模的小气候。出现此等小气候的直接原因,是清政消解后关内外文化的交流增加,以及现代文化启蒙思想通过各种途径,对东北青年文化阶层的精神渗透。譬如端木蕻良,其成为作家,就与他父亲思想开通并送他到天津读书不无关系。
多层面的,对围绕土地占有而出现的近景国内阶级纠葛和远景中日民族纷争,有着生动的艺术诠释,对东北民族的精神脉动同样富于慷慨泼墨般地大笔渲染。
作品带有家族叙事的性质,书中的丁府故事,斑斑驳驳地透视出作者自己家族的影子,相当多地取材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