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讀上博楚竹書《從政(甲篇)》札記_0
讀上博楚竹書《從政(甲篇)》札記
《上海博物館藏楚竹書(二)》終於出版了。 [1] 承蒙上海的友人代購一冊,並以快遞寄到。這幾天寒流來襲,氣溫陡降,地處亞熱帶的臺北竟也頗有幾分寒意。然而燈下捧讀,頓覺滿室生春,處處洋溢著友情的溫暖。感謝!感謝!
日來匆匆翻閱一遍,覺得各篇的說明、釋文與注解都十分深入,整理者的努力與貢獻是有目共睹的,值得敬佩。對於簡文的考釋,個人有一些不同的看法,這裡先就 《從政(甲篇)》 提出淺見,敬請整理者與海內外方家不吝賜教。為求行文方便,簡文都改為通行字,古文通假字直接破讀,竹簡缺文、疑難字或整理者缺釋的字以方塊(□)表示。
1 簡一:「聞之曰:昔三代之明王之有天下者,莫之餘也,而□取之,民皆以為義,夫是則守之以信,教」
【札記】:「莫之餘也」的「餘」,簡文作余下口形,是「舍」字。舍,給予,見《鄂君啟車節》:「見其金節則毋征,毋舍李食。」 [2] 意思是說,憑此金節可以不徵稅,但也不提供糧食給持有金節的人。簡文「莫之舍」,指三代不以土地予人,可能是不實行封建制度的意思。此字又見簡十四:「有所有舍而不敢盡之,有所不足而不敢弗」,則通假為「餘」。「有餘」是「不足」的反義詞。以下缺文可能是「舍」或「予」,意思是說,有所給予而不敢盡取,有所不足也不敢不給,應當也是說封建制度。「取」上一字,整理者以為「筆畫模糊,暫不可釋」,故其「語意有欠明確」。按,細看殘餘筆畫與簡十四「盡」字十分接近,所缺可能是「盡」。簡文「昔三代之明王之有天下者,莫之舍也,而盡取之,民皆以為義。」意思是說,上古明王盡取天下,不以土地予人,人民以為其所行正當。「三代」泛指上古,不是夏、商、周三代,西周封建制度是人所共喻的。
2 簡二:「之以義,行之以禮也。其亂,王餘人邦家土地,而民或弗義,□」
【札記】:整理者於「亂」字讀斷,於是上文「其亂」與下文「王餘人邦家土地」二句皆不成文理。按,簡一、簡二的文意貫串,這兩枚竹簡應當連讀。簡一說「三代之明王」云云,簡二接著說「其亂王」云云,分別由正、反兩面申論。細心對讀,不難理解。簡文大意是說,三代的明君雖盡取天下,不以土地予人,人民不以為不義;三代的亂君雖予人土地而不盡取,人民卻以為不義。以下簡文殘缺,可以根據簡長、文意及句法加以擬補,詳下。
3 簡三:「禮則寡而為仁,教之以刑則述。」
【札記】:此六字在簡三的上端,整理者以為與簡二「行之以禮」有關,可從。按,《從政》完簡長度約四十二點五公分,滿簡抄寫三十五字至四十字。簡二下端殘去三分之一,存二十三字,可以擬補「夫是則教之以刑守之以義則□行之以」十六字,則簡一、簡二、簡三連讀如下:「聞之曰:昔三代之明王之有天下者,莫之舍也,而盡取之,民皆以為義;夫是則守之以信,教之以義,行之以禮也。其亂王舍人邦家土地,而民或弗義;夫是則教之以刑。守之以義則□,行之以禮則寡而為仁,教之以刑則述。」如此則文意完整,可以通讀了。簡文「寡而為仁」可能是「寡過而為仁」,誤脫「過」字,否則「寡」字可能寫錯,或者必須改讀。「寡過」見《論語憲問》,「為仁」見《論語學而》。 [3] 一個人言行如果守禮,當然可以寡過,也可以為仁了。
4 簡八:「從政有七機,獄則興,威則民不道,□則失眾,怲則亡親,罰則民逃,好□」、簡九:「則民作亂,凡此七者,政之所治也。」
【札記】:整理者的意見頗有可商。第一,整理者指出,簡八、簡九的「簡文前後皆無所承」,且「七機」僅見「獄」、「威」、「□」、「怲」、「罰」五事。按,「獄則興」等五句是一種「因則果」的句法,在「則」前的是原因,「則」後表示結果。簡八的首尾完整,簡末殘泐一字,讀作「好□」,這是因,下接簡九上端殘損處,若補「則」云云以表示結果,句法就完整了。此外,簡九上端原有的「則民作亂」是果,前面也可以補若干字以說明原因。如此則兩簡的內容可以銜接,而「七機」雖不完整,也基本可以理解了。第二,所謂「七機」,整理者以為「皆為從政者日常面對,且最易產生變化之關鍵」,此說大抵不錯,但有點不著邊際。其實,簡文「七機」指的是為政者的七種不當措施以及所招致的七種不良後果。應當指出,簡文列舉的不當措施,如獄、威、罰等都偏重嚴刑峻法,這是儒家所反對的。儒家主張「為政以德」,主張以身作則,如《論語為政》說:「導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導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4] 郭店《成之聞之》也說:「威服刑罰之屢行也,由上之弗身也。」 [5] 因此,簡文「七機」的用語與價值判斷應當都是負面的,這是考釋簡文的前提,也是通讀簡文應有的基本認識。第三,「七機」既然都是負面的,簡文的考釋與理解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