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认知人类学浅谈
认知人类学浅谈
认知人类学大致有三个 发展 阶段:上世纪50年代“民族 科学 ”的早期形式化阶段;60—70年代研究民俗模式的普遍认同的中期阶段;80年代开始的文化先验图式研究和一致性理论的发展。这个阶段与心 理学 关系密切,因为两者都探索认知过程的性质。它也吸收了结构主义和语言学的理论要素和方法论。当代的认知人类学试图发现成为人类行为基础和激发人类行为的深层秩序原理(行为动机)。认知心理学、认知语言学和脑科学是它最亲密的学术伙伴。
认知人类学的早期研究可以追溯到美国文化人类学和语言人类学的奠基人博厄斯及其文化相对论。他的第一个人类学研究是爱斯基摩人以及他们对冰和水的色彩的感知,他认识到不同的人们有关于身边世界的不同理解,其著作包括《人类学中的心理学问题》(1910)和《初民的心智》(1911)等。人类学家发现爱斯基摩人对雪有上百种分类,苏丹的努尔人对牛有400多种词语。博厄斯的学生萨丕尔强调语言对人们经验之建立的作用,沃尔夫研究亚利桑那州的霍皮语,发现霍皮语的语法与印欧语不同,霍皮人对世界的看法也与欧洲人不同。著名的“萨丕尔—沃尔夫假说”认为:语言决定着人们对宇宙的经验理解;世界上的语言不同,使用不同语言的人群对世界的经验理解也不相同。“民族科学”是这个假说的最好脚注。坎克林1955年发表的《哈努诺语的色彩范畴》,对该族的色彩理解方法进行了探讨。柏林等对不同社会的语言里为什么会有不同数量的单色词问题进行研究,他们发现越复杂的社会所需要的颜色词可能越多。他们还提出颜色种类在语言中的增加有一个固定的顺序,最先出现的类目是浅(或白)和深(或黑)。接下来出现的是红,然后是黄和蓝绿;然后是分别表示绿和蓝的基本词;然后是棕色;接下来是粉红、橙和紫。这些“民俗模式”也是群文化语义学的研究旨趣。此外,马林诺斯基曾强调当地人的想法;列维—斯特劳斯的《野性的思维》(1962)、格尔茨的《地方性知识》(1963)等著作,反映了功能学派、结构主义、解释人类学等与认知人类学的共同理论关注。
在认知人类学中,一个基本问题是如何认知他者。人类学家进入田野,面对不同的语言、文化和人群,如何理解他们成为一个棘手的问题。雷德菲尔德和罗伊斯先后在墨西哥台波斯坦村的研究分歧,使民族志的有效性成为一个中心的问题。这个问题第一次涉及语言学的使用,促使人类学家关注用当地语言理解和记录文化,导致了民族科学。1954年,派克发表了一篇文章:《描述行为的主位和客位立场》,借用语言学的两个词Phonetic(语音)和Phonemic(音位)的尾缀,提炼出客位(etic)和主位(emic)两个概念,前者指从外在文化观察者的观点理解当地人的文化;后者指理解文化的当地人观点。
认知人类学的真正科学化来自古迪纳夫的“成分分析”和新民族志,民族志的目标不再是描述,而是发现人们关于他们周围世界概念后面的结构。“文化是理解人类行为的概念模式”。传统民族志是看相,看表象和差别,认知的新民族志强调看表象的后面,是看脑、看心,看一致性的集体文化和集体动机。一致性理论通过回应者的一致同意模式,来推论他们的知识。目前,我们对国民性中所谓的普遍的造假和信任危机、对腐败现象的社会参与和社会宽容、社会非制度化、文化的失魂、对生命的普遍缺乏尊重、尔虞我诈的普遍内耗等,都非常缺乏一致性理论的研究。
古迪纳夫清楚地表明了认知人类学的文化观:文化系统将个人的认知世界与人们的个体意识和行为联系起来。在威廉姆斯看来,所谓文化,就是其成员明确认识的、相互关联的、为进行解释而形成的各种各样的模式。由此,文化作为“知识体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文化和行为的认知研究关心文化如何被共享?范围在哪里?这些文化如何分布于个人之间?文化怎样被内化于个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是如何学习新的东西和创造新的事物的?不同文化的人是如何进行相互了解的?一种文化是怎样形成的?等等。
目前,认知人类学在世界上主要有四个研究领域:
一是语义学(Semantics),包括民族志的语义学(Ethnographic Seman-tics)、语义理论(Semantic Theory);二是知识结构(Knowledge Structures),包括民族科学(Ethnoscience)、一致性分析(Consensus Analysis)、原本(Scripts)和先验图示(Schemata);三是模式和系统(Models and Systems),包括民俗模式(Folk Models)、决定模式(Decision Models)、目标结构和动机系统(Goal Structures and Motivational System);四是话语分析(Discourse Analysis),包括叙事语法(Narrative G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