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棺”也许就反璞归真——“悬棺”研究.docVIP

“升棺”也许就反璞归真——“悬棺”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升棺”也许就反璞归真——“悬棺”研究

“升棺”也许就反璞归真——“悬棺”研究  10月25日,有幸游览了江西龙虎山。这里碧水丹山,风景秀丽,气候宜人。   龙虎山,原名云锦山。位于江西省鹰潭市西南20公里。此山并非独峰枝秀,而是群峰绵延。争奇斗艳、山川绮丽,如龙腾虎跃,素有“神仙都会”“洞天福地”之称。   龙虎山是历史文化与自然景观的完美融合。它集雄、险、幽、秀、奇、绝于一身,更兼崖墓葬文化和道教及道教文化的中国特色。   据载,东汉中叶,第一代天师张道陵在云锦山山麓肇基练九天神丹,研创道教。“丹成龙虎见”,山名遂改为“龙虎山”。道教发展迅速,由此登上中国历史舞台。至唐朝,道教被奉为国教,宋、元、明时期,历代天师被敕封“一品”,龙虎山统领江南道教,成为中国道教的传播中心。作为道教圣地,至今备受海内外道教界推崇,到此朝圣观光者络绎不绝。   一路走来,我完全被浸润在历史反复蒸馏的文化琼浆和物华天宝、秀色饕餮之中。如醉如痴地感叹博大精深历史文化的辉煌和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魔力。   从道教“祖庭”大上清宫到嗣汉天师府,是一步一卷,肃然起敬,再从千年古镇顺泸溪河而下,是一波一画,美不胜收。清澈碧绿的河水像飘丝的玉带缠绕于玉柱灵壁之间。“云锦披不得”、“石鼓敲不得”、“道堂坐不得”、“莲花戴不得”、“玉梳梳不得”、“仙桃吃不得”、“仙女配不得”、“尼姑背和尚走不得”、“丹勺用不得”十大景观惟妙惟肖,更令人惊奇的是在仙水岩景区诸峰悬崖绝壁上布满了各式各样的洞穴,据介绍,里面有一百多座二千五百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古越人的岩墓悬棺,其葬位高度为20—50米。从河中竹筏上眺望,隐约可视洞口或钉木桩或封木板,“藏一棺而暴其半者”多处可见。数量之多,位置之险,造型之奇特举世罕见。   那么,在这百米陡峭的绝壁上洞穴是如何开凿的?重达数百斤甚至上千斤的棺木是用什么样的方法放置进去的?古越族人为何要将先人安放洞穴之中,什么人才能享受此种殊荣?成为千古之谜。    为了破解这一千古之谜,不知触动了多少考古学家,探险家的高级神经。1997年开始,龙虎山旅游集团面向社会悬赏30万元,后增至40万元人民币招募破解智慧之士,而至今未能如愿以偿。   于是乎,神秘的色彩愈加浓重。   据史料记载,古人认为“弥高者以为至孝。即终身不复礼祭”;其棺葬可使“子孙高显,于是争挂高岩以趋吉”。但多数人从崖墓基本在朝阳的高处这一现状推断认为,应与古人崇拜太阳和祈盼永久保存先人遗骨有关。   悬棺的方法,众说纷纭。一个个假想,一串串提出,一次次推演,什么“堆土法”“绞链法”“搭架法”“地壳变动、水位下降”等,又一一被科学所否定。   落后的生产方式不会产生高度的文明,原始的智慧不应跨越历史的长河。朴素的古人也许以最粗糙的劳动留给现代文明人的是一个哑谜吧。   乘竹筏神往至仙水岩飞云阁,这里早已游客云集,或乘舟、或驾车、或徒步,整个河套及崖壁左右布满了车辆、船只、人群。目的均是一览升棺之绝技,观瞻历史遗风和民族雅俗。   飞云阁的悬崖峭壁前,有几根粗绳直通百米高的山顶,阁前水面上停放着一条小船,船上放着一付圆圆的棺木,随着一串鞭炮和唢呐的响声,从山顶顺绳索急速下来一人,并做着各种杂技的动作,一会儿像春燕展翅,一会儿像攀猿倒挂。矫健敏捷的身形,无不让人惊心动魄,惊呼赞叹。他首先进入洞穴,尔后再下二人,如第一人炮制,在连续完成惊险动作之后,下到小船。准备就绪,鞭炮响后,和着乐声,棺木被徐徐拉起,直至洞穴平行,被洞中之人平拉入洞,棺木就位,整个升棺过程完成。   升棺表演是龙虎山旅游景区人为的最精彩的一幕。在这里形式上是展示的二千多年前古越族人留下的谜底,实则确是当今市场经济社会的产物,看点经济才是真正的目的。然而,从另一个角度,却使我们直面了中国历代官场文化的真谛。   据同行介绍,“升棺表演”经历了三次演变:最初是“悬棺表演”,后更名为“吊棺表演”,再升华为“升棺表演”。这一字之差,绝非文字概念的曲同,本质上是在不经意中演绎中国人根本上对中国历朝历代主导社会潮流的吏官制度的崇拜和向往。   所谓“棺”谐音“官”也。“悬官”“吊官”均属不雅不吉之词,只有“升官”才是多数人崇尚的趋向。   游人及观光者的如醉如痴,表演者的栩栩如生,完全幻化在泸溪河清澈的水中,在微风荡起的涟漪摇曳下呈现的是一幅“美妙”的且扭曲的仕途画卷,是浓缩了的浑浊的中国政治生态。   业内人士生动的说:“你们看,之所以叫升棺表演,是因为官需要上面有人提携(棺用绳往上提),中间有人帮助(棺需有人向洞中侧拉),下面有人抬举(棺须有人稳扶),越是有人在高位,棺(官)位就会被提升的越高。”一语中的,不论你承认与否,这便是中国政治生活的现实。   说到中国的吏制,由封建社会的当官做老爷到今天的“公仆”、“服务”,已经发生了质的

文档评论(0)

ayangjiayu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