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舞龙运动-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载体与价值认同
舞龙运动: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载体与价值认同
舞龙运动: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载体与价值认同
龙文化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文化的标志性符号之一。从远古时期人们对龙图腾的崇拜到今天龙的传人,龙文化已经渗透论文联盟http://WWw.LWlM.cOm到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成为了中华文化积淀和凝聚的载体。舞龙也称为耍龙灯或龙灯舞,是在龙文化基础上诞生的民间习俗和民族传统体育运动。舞龙运动作为集体性的行为仪式,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舞龙不仅是中华民族欢度节日和表达喜庆氛围的手段,也是寄托民族精神的符号象征。舞龙作为中华民族的一种普遍文化现象得到了炎黄子孙的充分认可,对我国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对舞龙运动的本源和符号特征及其价值进行诠释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
1 舞龙运动的文化渊源及符号象征
1.1 舞龙运动的文化渊源
对于龙的起源自古以来一直众说纷纭,兴隆洼文化查海遗址的考古发掘显示早在8000多年前中国人就有了崇龙的记载。龙的雏形在新石器时期已经开始萌芽,新石器时代的原龙纹是最早关于龙的雏形,原龙纹包含着浓厚的宗教观念,其本身被赋予了承担人与神之间传递信息的重要使命,其身份的产生与原始巫术有着密切关系, 龙图腾作为一种特殊的崇拜, 其物化的表现在人们生产生活过程中随处可见,我们祖先以丰富的想象力将龙描绘成了有着无比法力,能够在水陆空自由驰骋的三栖动物。其形态也是各种动物的集合体,如它是龙麟凤龟四灵之首,角似鹿、头似驼、眼似龟、颈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般的形状,它更是唤云播雨、遨游四极、吉祥庆瑞被人们顶礼膜拜的神冠之兽。龙在中国古代还代表着帝王的象征,龙床龙袍等称谓曾是帝王的专属。龙作为帝王的象征最早是从秦始皇开始的,《史记》中这样记载:秦王政的使者从关东夜过华阴平舒道的时候有人持一块玉璧拦住使者对其说请把这块璧交给滈池君(即水神),然后又补充到今年祖龙死。正当使者听得一头雾水的时候那人将玉璧放到地上后便不知踪影,使者回朝后将玉璧交予秦始皇,秦始皇闻讯后沉默良久,随即谕令御史大夫查看玉璧,惊讶地发现是八年前秦始皇渡江时为祈福而沉江的那块。后人因此理解,这是因为秦始皇的暴虐无道上天已不再福佑其统治,所以就派妖鬼化成人形将秦始皇祈福时奉献的玉璧退还,以示不再庇护秦国的意思。要使者将玉璧交给像周武王那样的有德者,讨伐暴秦,取而代之。祖有始的意思,祖龙即初始的龙、第一个龙 ,这里所说的祖龙即指秦始皇。自秦始皇之后的帝王都把自己比喻成龙的化身、真龙天子,自此龙在中国古代也成为了皇权的象征。龙在民间更多的代表着与水有关的动物。闻一多先生就曾指出龙是一种图腾,是一种只存在于图腾之中而不在生物界中的一种虚拟生物,是由许多图腾糅合成的集合体。龙是一种虚拟动物,属于水物,它的产生与农业对水的需求有关[7]。作为图腾和动物龙在中国古代被赋予神奇的色彩,不但可以兴云降雨还可以驱邪避异,更能给人们带来祥瑞与幸福。龙作为一种图腾是华夏先民在远古时代与自然环境斗争过程中的产物,更是给人们带来希望的一种虚无的崇拜物和精神寄托。舞龙运动的产生源于人们对龙的崇拜,据史料记载汉代的鱼龙漫衍之戏是舞龙运动的雏形,遭值文、景玄默,养民五世,天下殷富,财力有余,士马强盛设酒池肉林以飨四夷之客。作《巴俞》都卢、海中《砀极》、漫衍鱼龙、角抵之戏以观之。(《汉书西域传赞》)所谓漫衍颜师古注释曰漫衍者,即张衡《西京赋》所云巨兽百寻,是为漫延者也。鱼龙者,为舍利之兽,先戏于庭极,毕乃入殿前,激水花成比目鱼,跳跃漱水,作雾障日毕,化成黄龙八丈,出水敖戏于庭,炫耀日光。《西京赋》云海鳞变而成龙,即为此色也。自此之后龙文化一直贯穿于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之中,并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文化意识和风俗习惯。如盛行于我国南方的草龙、浙江省流行的百叶龙,另外还有彩绘布龙、纸龙、段龙等等。资料显示我国的舞龙形式非常多,仅在重庆地区就有诸如黑龙、扁担龙、肉龙、柑子龙、采龙、板凳龙、小金龙、蠕龙、虾子龙、火龙等十多种舞龙的形式。而且舞龙的方法也各不相同,花样和技巧繁多诸如金龙绕柱、青龙上升、龙头穿花、引龙出洞、双龙抢珠、龙脱衣、滚龙、盘龙等方法。虽然风俗与仪式不尽相同但是其对图腾的崇拜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一致的,形成了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基因符号,龙作为虚拟的动物与图腾在民俗、宗教、文学、艺术及政治领域中被赋予了重要的角色[1]。舞龙习俗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得到华夏儿女的普遍认同,满足了不同社会阶层的精神需要。
1.2 舞龙运动的原始意象及文化符号象征
1.2.1 舞龙预示着繁衍生息,展示着人们对生命力追求的一种象征
对于以农业社会或以农业文明为主体的社会结构下,最具有魅力的当数风调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