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杜拉斯《抵挡太平洋的堤坝》中“诺先生”的文化内涵.docVIP

论杜拉斯《抵挡太平洋的堤坝》中“诺先生”的文化内涵.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杜拉斯《抵挡太平洋的堤坝》中“诺先生”的文化内涵

论杜拉斯《抵挡太平洋的堤坝》中“诺先生”的文化内涵 [摘 要]在杜拉斯《抵挡太平洋的堤坝》中,作家塑造了一个 中国 人--富有但精神世界却一片荒芜的浪荡子,它是作者对特定 历史 时期中国文化现实的一种描述,也是作家对他者认知的象征性体现。   [关键词]杜拉斯 中国人      玛格丽特·杜拉斯(1914,4-1996,3)是当代法国最有魅力、在全世界最有 影响 、拥有读者最多的一位作家。杜拉斯出生在交趾支那(现为越南南部)嘉定市,在那里度过了青少年时期,一直到18岁时才回法国定居巴黎。东方文化、异域风情给她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特殊的异国身份让杜拉斯对印度支那怀有特殊的深切感情。她在印度支那的生活经历、生命体验和生存感受,成为日后文学创作取之不尽的源泉,独特的“印度支那情结”使她成为了一个极富东方情调的作家。   1930年杜拉斯16岁的一天,乘车从家里回西贡的寄宿中学,过湄公河时,一个中国男人在渡轮上被她的青春美貌和异国风韵所倾倒,主动找杜拉斯搭话,并用自己豪华的私家车把杜拉斯送回学校,从此两个人有了一段恋情。这段与中国男人的爱情让杜拉斯终生难忘,她也没有停止过书写这段与异国情人的爱情故事,最早出现的是她1950年出版的《抵挡太平洋的堤坝》。   《抵挡太平洋的堤坝》是一部带有自传性的写实作品,它以20世纪早期法属印度支那为背景,描写了移居到殖民地来的一个法国普通庭的生活:母亲的不幸遭遇、苏珊及其哥哥约瑟夫的爱情故事。母亲深受法国官方宣传的“到殖民地发财”的影响移居到印度支那,丈夫去世后她独自一人艰难地挑起了全家的重担,最后用长期的积蓄向殖民地当局购买了一块土地进行耕种,然而这块土地每年都要受太平洋海潮之害,因此 经济 破产,这个家庭只能处于白人的底层。   出现在这本书中的苏珊的追求者“中国情人” 诺先生,是一位富有但精神世界却一片荒芜的浪荡子形象,他浑浑噩噩,游手好闲,人格猥琐、懦弱,但又色迷心窍,是法属殖民地中连最底层的白人也打心底给以蔑视的形象。   苏珊一家与诺先生的相遇是在朗镇的餐厅里,他们首先看到的是诺先生的豪华汽车和他的钻戒,约瑟夫见诺先生第一面对他的评价是:“他妈的,那车太棒了……别的嘛,那家伙像个猴”。而在苏珊眼中,诺先生是一个“面孔不英俊、窄肩、短臂、个头中等以下;手很小,比较瘦” 的形象。   接下来便是对诺先生身份的介绍:   诺先生是一位腰缠万贯的投机商的独生子……却非常无能,他的万贯家产只有一个继承人,而且这个继承人没有丝毫想象力。这个孩子是这个人一生中唯一的弱点,也是决定性的弱点:他不能对孩子投机。自以为养了一只小鹰,不料从桌底下钻出来的是一个傻瓜。   诺先生诚心诚意弥补父亲遭遇的不公。可是他对任何具体的事都不善长,甚至对这样的无所事事也不在行。[1]   在诺先生与苏珊相遇并看上苏珊之后,苏珊一家人都按自己的方式把希望寄托在诺先生身上。苏珊以及母亲并没有看上他,看中的只是他的富有,想利用他来解决家庭的经济困境。诺先生与苏珊相识不久也就明白了对方根本不会爱上他,于是便投其所好,利用他的财产来诱惑苏珊,小说对诺先生形象的描绘主要通过他对苏珊的两次诱惑来完成,第一次是诺先生用送留声机给苏珊来诱惑她打开浴室的门,这是一种赤裸裸地以物质交换为条件的关系,诺先生显得丑陋、色情、鄙污而不堪入目。如果离开他的车、他的丝绸西服和他的司机,他在苏珊眼里也就一无所是了。   诺先生的第二次诱惑是:如果苏珊愿意和他一起进城去做一次小小的旅行,他就送给她一枚钻戒,这枚钻戒值苏珊家的吊脚楼的价钱。诺先生答应在城里只呆三天,去看电影,绝对不碰苏珊。苏珊明白“她给他打开浴室门已经不够了,对留声机是够了,但是对钻戒就不够了。钻戒值十台、二十台留声机。”   当苏珊当着自己哥哥的面把诺先生诱惑她的事情告诉了约瑟夫后,诺先生否认地乱挥手,他都快晕过去了。最终,乏味、可笑又极度尴尬的他,还是把钻戒送给了苏珊,而苏珊接过钻戒,没往手上戴,而是握在手里跑向吊脚楼,甚至都没向诺先生道别。   第二天,苏珊听取了约瑟夫的建议,在得到诺先生的钻戒后决定不再和其来往,当他被告知不要再来后,诺先生在苏珊面前是狼狈、慌乱、痛苦而“天真”。   对苏珊来说,与诺先生分手是理所当然的,因为他们与诺先生之间有天壤之别。昨天诺先生的车还没什么不同,因为苏珊还可能拥有,而此时这辆车却显得碍手碍脚,丑陋无比,因为对苏珊它已经变得遥不可及了,毫无用处了。   苏珊与诺先生的爱情故事就此结束,但小说对诺先生的丑陋人格的揭示却没有就此停止,小说第二部中苏珊一家去城里卖那只戒指的时候,苏珊还是最后一次与诺先生相遇了。穿着比以前更讲究,但仍然丑陋不堪的诺先生找到了苏珊,并陪苏珊去看电影,在电影放映期间,他时不时的拉过她的手,

文档评论(0)

ayangjiayu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