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散去后的美国文学.docVIP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师”散去后的美国文学

“大师”散去后的美国文学 大师散去后的美国文学   美国文学和文化批评界对二十世纪初的现代主义时期是情有独钟的。这是批评家休肯那(Hugh Kenner)笔下的庞德时代(Pound Era)。庞德被艾略特尊称为更高明的艺术家,他标志的是美国作家逃离一战以后来到欧洲,撷取非西方文学艺术精粹融入英文,从而谱写出崇高现代主义(high modernism)的时代。二十年代后没有文学事件是美国人文学界一个老派而顽固的看法,而现代主义也仍然是英文博士生趋之若鹜的领域。然而,二○○九年出版的著作《体系时代》(Program Era)却逆流而行,把现代主义之后的美国文学作为自成体系的一系列作品拿出来解读,并明确提出大师不是变得稀有,反是更多了的观点。作者马克麦克格尔目前在斯坦福大学英文系任教,他认为,三十年代以来,文学创造力的培养形成了一个机制,固然有钳制和规范个性的作用,但也给做文学梦的年轻美国人提供了更多机会。文学生产的过程更为系统化,与学院的关系也更为紧密,但这与当代文学的伟大并行不悖。写正在发生的文学史是不容易的,然斯人斯事墓木未拱,也给了作者一些便利,麦克格尔选择了不少当红和不被重视的作家,趁他们的作品生平尚未湮没之际,来诉说一个晚近文坛谱系浮动变化的故事。   自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新批评(New Criticism) 兴起以来,文学批评在学院里站稳了脚跟。同时,哈佛的四七戏剧工作坊开创了在学院内讨论文学创作的先河,不久,随着爱荷华大学作家工作坊的成功,创意写作训练的理念在全美推广开来,二战之后逐渐固定为一个体系,使作家从学院来又回归学院的模式普遍化。如果说文学批评的学院化拉大了文学批评和创作的距离,那么文学创作的学院化又缩小了这种距离。故此,虽然英文系和创意写作项目相互很少沟通,思路完全不一样,但毕竟都以学院为依托,都越发形成自己的体系。一旦有了体系就有了定规,有了圈子,有了这些东西所带来的情感和利益纠葛。体系性是两者都摆脱不了的后现代转向。这也是为什么我认为体系时代可能是对于著作的英文原名 Program Era 最贴切的翻译。   体系时代的文学创作和批评实践有许多具体的交叉点。美国中学和大学的英文教学侧重阅读原著,所以不少美国当代文学作品都论文联盟http://Www.LWlm.cOm以适于在本科和研究生课堂里被讲授为目标之一。这是除了获文学奖或者被重要文化人士挑选为读书俱乐部阅读书目以外确保影响力的一条重要途径。大作家托马斯品钦在一九七四年同时发表了两部作品:短小轻盈五脏俱全的《拍卖第四十九号》(Crying of Lot 49)和恢宏恣意繁冗无度的《万有引力之虹》(Gravitys Rainbow)。如果没有适合作为课本阅读的前者,品钦的才华估计大多数美国本科生都不能消受,命运可能会和怪才威廉加斯(William Gass)相埒,只能放在文学博物馆里被缅怀,进不了活的文学史。同样的,如果一个作家被重要批评家贬斥,那也会隐性地被大学课堂封杀。印度裔移民作家巴拉蒂慕克吉(Bharati Mukherjee)被后殖民主义批评家指斥为可怜的归化文学,在文坛的生命力就岌岌可危。当然,文学作品成为经典的过程从来不只是个人才华的天然结晶,背后都有学院和出版网络的作用。沙翁的传奇有赖于浪漫主义诗人柯勒律治中年以后在伦敦等地的讲演,说的内容后来结集成册。丁尼生在剑桥三一学院读书期间深受济慈影响,成了桂冠诗人以后就把十九世纪最伟大诗人的桂冠献给了后者。三十年代艾略特任 Faber Faber 编辑的时候,受人所托阅读了女作家杜娜巴恩斯(Djuna Barnes)的小说 Nightwood 的手稿,渐生喜爱,提笔写下序言,奠定了这本小说的名声。在体系时代,经典的形成更明显地遵循一些看似外在于文学(当然社会本就是文学一部分)的规律。如果威廉伯勒斯(William Burroughs)在北非的经历不是正好能被用来论证美国文学与后殖民历史的关系,或者说汤亭亭不能启迪本科生思考叙事和历史的交汇,那么他们就可能会变得更为小众或慢慢被摒弃淡忘。系统有着强大的内在逻辑。   文学创作和程式化的学院教育之间的矛盾紧张正是麦克格尔的 Program Era 想要发掘的。作者考察的是当代美国小说与教育体系尤其是创意写作项目之间的关系,笼统说属于文学社会学的范畴。当代主要是指一九四五年之后,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之交。麦克格尔所用的program一词涵盖了大学系科和项目设置、教育宗旨和社会机制种种内涵,本意是要指出人在后现代社会中被社会制造、约束的过程,而这些意思也可以被中文的体系这个词概括。本书译者将program翻译成系统也无不可,只是似乎不如体系宏大。译者同时也将这本书介绍为美国创意写作项目的历史,与原书的重心略有偏离,这应该与翻译者本身的兴趣

文档评论(0)

ayangjiayu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