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重写文学史”的终结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转型_0
“重写文学史”的终结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转型
刘再复在世纪之交批评张爱玲的创作和夏志清的《 中国 现代 小说史》的论文中写道:“80年代,大陆一群思想者与学人从文化大革命的巨大 历史 教训中得到 教育 ,知道放下 政治 斗争留下的包袱与敌意是何等重要,换句话说,批评应当扬弃任何敌意,而怀着敬意与爱意。对任何作家,不管他过去选择何种政治立场,都可以批评,但这种批评应当是同情的,理解的,审美的。80年代的这种思路,到了90年代,似乎又中断了。大陆有些作家学人,刻意贬低鲁迅,把左翼文学和工农兵文学说得一钱不值,与此同时,又刻意制造另一些非左翼作家的神话,这在思维方式上又回到两极摆动的简单化评论。现在真需要对90年代大陆的文学批评与文学史写作有个批评性的回顾。”(注:刘再复:《评张爱玲的小说与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见李陀、陈燕谷主编《视界》,第7辑,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作为20世纪80年代中国文学的弄潮儿,刘再复的这一反思具有重要的意义。尽管刘再复对于80年代“审美主义”和“纯文学”的观念仍然深信不疑,但是他对于90年代文学史写作所表达的不满及其提出的 问题 却值得思索。由刘再复通过对张爱玲的创作和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的重新评价而提出的90年代文学史写作问题,确实意味深长。它甚至可以被视为某种具有历史路标作用的书写。因为张爱玲的文学史地位和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的文学史叙述模式对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写作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 。实际上,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构成了大陆80年代以来“重写文学史”的最重要的动力,它不仅有力地推动了大陆的“重写文学史”运动,同时在“重写文学史”的实践上具有明显的规范意义。在某种意义上,它意味着当代文学史典范的变革。它以对张爱玲、沈从文和钱钟书等人的发现和推崇,确定了“重写文学史”的坐标和界碑。5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的现代文学史写作留下了大量的空白,与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构成了有趣的对照和潜在的对话关系。这种张力为“重写文学史”留下了大量空间和充分的合理性。然而,到20世纪末,由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所开启的“重写文学史”已经充分释放和耗尽了它所积蓄的历史势能,空白之页已经充分填补,并且作为一种“文学史的权力”已经走到了另一个遮蔽与压抑的极端。
“重写文学史”成为一个明确的口号和明显的潮流是在1988年7月《上海文论》第4期上陈思和、王晓明主持的“重写文学史”专栏。在一年半的时间里,在这一专栏下发表了一批具有强烈的“重写”色彩的论文。“重写文学史”这一口号的提出构成了“重写文学史”运动的高潮。“重写文学史”的正式提出和成为潮流,是在1988年,可是,“重写文学史”的“辽沈战役”却打响于1985年。“重写文学史”的提出者之一王晓明明确地把1985年在北京万寿寺中国现代文学馆召开的“中国现代文学 研究 创新座谈会”和在会上提出的“20世纪中国文学”视为“重写文学史”的“序幕”(注:“正是在那次会议上,我们第一次看清了打破文学史研究的既成格局的重要意义”,见王晓明《主持人的话》,《上海文论》,1988年第6期。)。这是符合“重写文学史”的历史实际的。而“重写文学史”的起点则更可以追溯到1978年前后对于《部队文艺工作座谈纪要》以及“文化大革命”“左”倾文艺路线的否定。正是通过对于“左”倾文艺思想的否定与批判,1979年,《上海文学》发表了评论员文章《为文艺正名——驳“文艺是阶级斗争的工具”说》,为文艺“正名”(注:对《纪要》的否定是从对“题材决定论”的批判开始突破的,而以对“文艺黑线专政论”的批判构成了对《纪要》的彻底否定。1978年5月20日出版的《人民文学》(1978年5期)在“彻底批判文艺黑线专政论”的专栏下发表了林默涵1977年12月29日在《人民文学》编辑部召开的文学工作者揭批“文艺黑线专政论”座谈会上的发言《解放后十七年文艺战线上的思想斗争》等一组文章。《上海文学》1979年4月号发表评论员文章《为文艺正名——驳“文艺是阶级斗争的工具”说》,否定文学是阶级斗争的工具,并且强调文艺本身的 规律 。),强调文学的内部规律,重新解释了文艺与政治的关系。陈思和正是这样来正确地理解“重写文学史”的脉络的:“重写文学史的提出,并不是随意想像的结果,近十年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确实走到了这一步。……这在当时是出于拨乱反正的政治需要,实际上却标志了一场重要的学术革命。”(注:陈思和:《关于“重写文学史”》,《文学评论家》1989年2期。“重写文学史”的政治实践意义在当时是不言自明的基本共识,并不是陈思和个人的看法。作为《上海文论》“重写文学史”专栏的编辑,毛时安更清楚地认识到“重写文学史”的政治实践意义:“重写文学史专栏的筹划和出台,并不是出于编辑部的心血来潮,更不是某个人灵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锻炼英语口语,了解西方文化.doc
- 镜中的繁复或荒凉.doc
- 长沙道文化研究中心成立暨道文化与现货社会研讨会在长沙召开.doc
- 长篇的收获.doc
- 闽中秋思.doc
- 阅读文化研究.doc
- 阿米什,美国文化的一个异数.doc
- 陆贾与贾谊:汉代儒学的一个阶段_0.doc
- 陈寅恪与钱穆史学思想之分歧.doc
- 陶思炎教授参加两岸四地“传统节日与中华文化传承”系列活动.doc
- 中国行业标准 DB/T 100-2024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pdf
- 《GM/T 0138-2024C-V2X车联网证书策略与认证业务声明框架》.pdf
- GM/T 0138-2024C-V2X车联网证书策略与认证业务声明框架.pdf
- DB/T 100-2024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pdf
- 中国行业标准 GM/T 0138-2024C-V2X车联网证书策略与认证业务声明框架.pdf
- 校园周边书店阅读氛围对初中生阅读素养提升的影响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初中校园餐饮卫生监管与食品安全教育创新模式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平衡机制的法律法规完善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农作物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的经济效益与社会影响分析》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1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治疗中的并发症预防与护理措施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最近下载
- 药事管理学药品注册管理课件.ppt VIP
- 《肩袖损伤与肩周炎》课件.ppt VIP
- 2024年重庆市巴蜀中学初升高自主招生语文试卷真题(含答案).docx VIP
- 中介新房培训课件内容.ppt VIP
- 2024年重庆渝中区重庆市巴蜀中学自主招生数学试卷(初升高保送)(详解版).pdf VIP
- 2025年西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面试真题试卷(结构化小组)题型分析.docx VIP
- 药品注册管理课件.ppt VIP
- 击剑基础理论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未成年人保护法》课件ppt.pptx VIP
- (高清版)B-T 19363.1-2022 翻译服务 第1部分:笔译服务要求.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