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二第6讲_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及交通与通讯的变化课题.ppt

2014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二第6讲_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及交通与通讯的变化课题.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必修二 经济成长历程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6讲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和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一、【新课标解读】 课程标准 备考方略 (1)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变化的因素。 (2)了解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3)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1)本课时应重点把握:中国近代在衣、食、住、行、社会习俗、大众传媒以及通讯方面所发生的变化、变化的原因及规律等; (2)从目前的史学研究领域来看,越来越注重对日常生活的研究,因此,在高考中,本部分内容也越来越多的通过新材料和新情境加以考察,需要掌握好; (3)中国近代物质文化生活的变化是中西文化碰撞的结果。 考纲点击: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3)大众传媒的发展 二、【考点建构】——提纲挈领、纲举目张 (一)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服饰的变化: 1、原因: 2、表现: 3、影响: 鸦片战争后,西式服饰传入中国; 政府政策的推动; 西方文化的冲击,人们的生活观念变化。 民间仿效西式服饰,长袍马褂、西服革履并行; 清政府改革官定服饰制度; 民国期间颁布男女礼服的形制。 人们可根据生活方式、审美情趣、经济能力选择服饰; 促成中国服饰的改良——旗袍、中山装(中西合璧) 思考探究:中国服装变革有何特点? 1、西方服饰与中国传统服饰并行不悖; 2、既受西方服饰的影响又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 (二)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习俗的变化: 1、“断发”概况: 2、不缠足运动: (1)原因: (2)表现: (1)1910年,清政府颁布准许自由剪发的法令; (2)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发出《剪辫通令》,革除陋习。 鲜明的政治色彩 康有为等人在广州成立“不缠足会”,新学堂以不缠足为入学条件,运动轰轰烈烈开展起来。 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影响;维新人士倡导发起女权运动 民国初年,废除跪拜、作揖礼节,代之以鞠躬、握手。体现了民主共和、平等、自由的精神。 变化最为迟缓。 19世纪中期,西方文明、卫生、简洁的丧葬礼仪引起国人注目。 原因:新文化运动与国民革命的推动 范围:通商口岸的知识层及官宦人家 (二)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习俗的变化: 3、礼节: 4、婚礼: 5、丧礼: 清末民初见面礼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1)中西交往的增多,大量外国人进入中国; (2)西方民主平等观念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特别说明:每一次社会习俗的变化都与当时社会运动的影响息息相关,部分上层人物的倡导起到了一定的社会示范作用;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及西方生产、生活方式的变迁和向中国的渗透是主要的外部因素。 特别说明:社会生活的变迁不仅是一场移风易俗的革命,而且与政治革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断发易服是反对清王朝的表现,废除缠足和婚姻自由是反对封建制度的表现,改用公历是辛亥革命后中国力图与资本主义国家接轨的表现。 (三)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大众传媒的变化: 1、报刊业的发展历程: (1)19世纪,中国出现近代报刊 (2)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民众开始有了新闻观念 (3)1872年创办《申报》是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之一 (4) 1884年,申报馆创办《点石斋画报》,开新闻画报之先河 (5)《小说林》《月月小说》《绣像小说》《新小说》号称清末四大小说期刊 (6)维新运动中,报纸成为宣传政治纲领、开展政治斗争的武器 (7)新文化运动后,阅读报刊成为民众生活的重要内容 思考:近代报刊业的发展对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有哪些? (1)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社会风气为之一变。 (2)推动了国内社会政治运动和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和壮大。 (3)推动中国社会发展和全面进步。 (4)一定程度上推动人们生活方式发生变化。 【特别提醒】报刊具有报道新闻、传递信息、通达民情、传播知识、开启民智、立言议政和舆论监督的功能,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1)19世纪末电影传入我国 (2)1905年的《定军山》是中国人第一次尝试自摄影片 (3)1913年的《难夫难妻》是中国第一部故事影片 (4)1931年的《歌女红牡丹》是中国第一部有声片 (5)20世纪30年代,上海一地就有30多家影院 (三)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大众传媒的变化: 2、电影的发展历程: 3、近代报刊、电影的作用: 传播信息、娱乐生活、普及知识、开阔视野。 (四)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交通的变化: 1、铁路的发展: (1)境内第一条铁路——1876年英国人私自修建淞沪铁路 (2)自建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我是自由职业者,从事文档的创作工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