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古文阅读中主旨的把握_0
浅谈古文阅读中主旨的把握
中国 最早的成篇文章出现在商代的《尚书》中,经过历朝历代的 发展 ,中国古文呈现出纷繁复杂的面貌,[1]借用南朝梁代萧绎的话,正可谓“世代亟改,论文之理非一;时事推移,属词之体或异”。面对如此丰富的古文世界,阅读者如何快速把握主旨,准确理解内涵,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 问题 。笔者介绍三种把握主旨的 方法 ,供阅读者 参考 。
一、解题法
作文法上讲:“题目是文章的灵魂。”文章的题目有总领全文的作用,但文言文的题目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例如李密的《陈情表》、韩愈的《师说》、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苏洵的《六国论》、苏轼的《石钟山记》等等,似乎古文中的大多数题目中都会有一个字标示着本文的文体,这些题目中的“表、说、传、论、记”就是文体的标志。文体的标志对阅读理解有何意义呢?借用在曹丕《典论论文》中说过话:文章“本同而末异”,我暂且理解为每篇文章呈现的面目虽然各不相同,但只要是相同的文体,它们在构思上就有 规律 可循。因此,所谓解题法,就是要 研究 几种文体的构思规律,以期望读者在阅读文题的时候就能对文章主旨进行某种预测。笔者研究三种常见文体:记、论、说。
记:记,这种文体有“记,备不忘”之意,广义说包括一切事与物,是古文中 内容 非常庞杂的文体。我们常见的“记”从内容分为记事记人、记物、记游,根据不同的内容,所用的构思法也不相同。记事记人,构思法主要落在“突出典型”上,记事要记典型的事才能有效地议论抒情,记人要记此人做过的典型的事才能有效地塑造人物独特的个性。明代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清代方苞的《左忠毅公逸事》就是此类的典型代表。记物,可分为亭台楼阁与 自然 物,大多采用托物言志的构思法。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写岳阳楼四时晴雨,道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抱负与理想。欧阳修借《醉翁亭记》说出“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心声。苏轼的《喜雨亭记》以“亭以雨名,志喜也”记录下他在凤翔府任通判时,正值此地久旱逢雨,而作为父母官与百姓同忧同喜的心情。曾巩的《墨池记》则在王羲之洗笔处阐发出精深 艺术 绝非天成,而恰恰是对勤学苦练的结果的领悟。记游,又称为山水游记,在亲历自然山川之后,或抒情或议论,通常采用的构思法按 时代 而分,唐代借景抒情,宋代叙事议论。借景抒情的技法以柳宗元的《永州八记》最为著名,《小石潭记》中“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的句子可谓人人耳熟能详,如此清丽的小潭却被众人弃置一旁,自己贬谪中的孤寂油然而生。叙事议论则以宋代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和苏轼的《石钟山记》最有代表性。王安石游洞未成,叹道:“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苏轼亲身探访,不禁对古人所说的石钟山得名的原因发出质疑:“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论:论为议论类文体,最早说明议论文性质和写作特点的是刘勰,[2]他在《文心雕龙·论说》中说:“论也者,弥纶群言,而研精一理也。”议论文,就是要概括各种言论、意见,精密地研求出唯一的道理。它的写作要领是:“论如析薪,贵能破理。”写议论文就像劈柴一样,顺着纹理下斧头,使之顺理成章,一语破的。按内容分,论,不外乎史论、政论和学术论文三大类,而古人尤善史论,虽谈 历史 可有极强的针对性,但借古讽今已成为史论最重要的构思法。西汉贾谊的《过秦论》开史论的先河,而苏洵的《六国论》则在史论中充分体现出条分缕析的特征,他先提出总论点: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然后设分论点:(1)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2)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思维滴水不漏,可谓典范。
说:也为论理性文体,带有说明性与杂感性质,构思法可分为因事感时,借物喻人。韩愈的《师说》因李蟠向他求学,而深感时代学风不正;柳宗元的《捕蛇者说》则借一个捕蛇者的悲惨命运,感叹苛政对人民的摧残与危害。
韩愈的《马说》和周敦颐的《爱莲说》就是借物喻人。“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马说》以千里马喻人才,来说明知遇之难;《爱莲说》则以花喻人,“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也。”人的品格尽显其中。
罗列三种文体的构思法:
记:记事记人:突出典型
记物:托物言志
记游:唐代借景抒情,
宋代叙事议论。
论: 史论: 借古讽今
说:因事感时,借物喻人
我们可以通过题目中的文体标志,联系相应构思法,在未读文章之前就可对主旨进行预测。例如明代陆树声的《苦竹记》,从题目中看,是记物文,应该托物言志:竹是鲜美之物,但天生为苦,此为大不幸,可恰恰因为苦,无人砍伐而长成茂林修竹,此为不幸中的大幸。作者托此物要言何“志”呢?人生如苦竹,其实不幸中有大幸,这是一种积极的人生观。宋代苏轼的《留侯论》,留侯是汉代三杰之一——张良,此文为史论。张良一再忍受圮上老人的傲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浅析《宠儿》的伦理诉求与建构.doc
- 浅析《幽明录》中的第一人称代词.doc
- 浅析《庄子》中寓言的艺术特点.doc
- 浅析《愤怒的葡萄》中的《圣经》叙事模式.doc
- 浅析《故乡》中鲁迅的大爱情怀.doc
- 浅析《日光流年》的神秘主义.doc
- 浅析《新唐书》传记的“崇韩”观念 .doc
- 浅析《朝花夕拾》的艺术特色.doc
- 浅析《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doc
- 浅析《水浒传》女性人物形象的类型.doc
- 2025AACR十大热门靶点推荐和解读报告52页.docx
- 财务部管理报表.xlsx
- 高中物理新人教版选修3-1课件第二章恒定电流第7节闭合电路欧姆定律.ppt
- 第三单元知识梳理(课件)-三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复习(部编版).pptx
- 俄罗斯知识点训练课件-七年级地理下学期人教版(2024).pptx
- 课外古诗词诵读龟虽寿-八年级语文上学期课内课件(统编版).pptx
-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课件第七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7.2.1.ppt
- 高考物理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4章第3讲圆周运动.ppt
- 高考英语一轮复习课件53Lifeinthefuture.ppt
- 2025-2030衣柜行业风险投资发展分析及投资融资策略研究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