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班职业卫生7物理因素分析
* 【声音的传播途径】 声波 外耳道 颅骨 鼓膜 振动 听骨链 振动 前庭膜 外淋巴 振荡 内淋巴 振荡 听毛细 胞兴奋 中枢 音响感觉 颅骨壁 振动 * 听觉适应 (auditory adaptation) 听觉疲劳 (auditory fatigue) 生理保护性反应 可逆性听力损失 不可恢复的病理过程 听力损失 (hearing loss) 噪声性耳聋 爆震性耳聋 (explosive deafness) 1、听觉系统 * 短时间、强噪声,听力下降10-15dB,脱离环境后,数分钟可恢复。 听觉适应 听觉疲劳 (1)暂时性听阈位移(temporary threshold shift, TTS) 持续暴露、强噪声环境、多次接受脉冲噪声听力下降15-30dB,数小时至一昼夜可恢复。 * 长期处于超过听力保护标准的环境中(85-90dB),听觉疲劳难以恢复,持续累积作用的结果,使听阈由生理性移行至不可恢复的病理过程。 主要表现为高频听力损失:高频(3000、4000、6000)任一频段出现永久性听阈位移30dB ,且无语言听力障碍。 (2)永久性听阈位移(permanent threshold shift, PTS) 听力损失 (hearing loss) 噪声性耳聋 (noise-induced deafness) * 语言三频段(500、1000、2000)听阈平均位移25dB,伴主观听力障碍感,4000Hz出现听谷。 噪声性听力损伤 * 【噪声性耳聋的诊断】 轻度聋: 听力↓ 26~40dB; 中度聋: 听力↓ 41~55dB; 重度聋: 听力↓ ≥ 56dB; (3) 噪声性耳聋 * 【平均听阈计算】 双耳平均听阈(dB)=(较好平均听阈×4 + 较差耳平均听阈×1)/5 单耳平均听阈: 右耳平均听阈=(HL500HZ+HL1000HZ+HL2000HZ)/3 左耳平均听阈=(HL500HZ+HL1000HZ+HL2000HZ)/3 * 注:HL—— hearing loss(dB) 双耳平均听阈: * (4)爆震性耳聋 爆炸、火炮发射→强脉冲噪声和冲击波→外耳道气压↑ →鼓膜充血、出血或穿孔、破裂→严重时听骨链骨折! 大炮射击后,高频任一频段听力↓=30dB,48h未仍不恢复;严重者:同时出现语言频率平均↓25dB,且不恢复。常见6000Hz出现听谷。 工事的建筑:炮管伸出密闭工事外;内壁安装消波、消声材料。 耳防护器:耳塞、耳罩、头盔等。 医学监督:火炮发射时炮手作张口、吞咽动作;病者不宜参与实弹演习。 致病因素 临床表现 预防措施 * 【噪声对耳蜗的影响及其机制】 听阈 上移 毛细胞消失 毛细胞退行性变 Corti器消失 * (三)噪声对人体的影响 2、神经系统 听觉器官感受噪声后,经听神经传入大脑的过程中经脑干网状结构时发生泛化,透射到大脑皮质的有关部位,并作用于丘脑下部植物神经中枢,引起一系列神经系统反应。 【机制】 * 2、神经系统 可出现头痛、头晕、睡眠障碍、全身乏力等类神经征, 记忆力减退和情绪不稳定,易激怒等。 EEG:α节律减少极慢波增加。 视觉运动反应时延长,闪烁融合频率降低。 皮肤划痕试验反应迟钝。 【临床表现】 * 3、心血管系统 心率:加快或减慢; ECG:ST段或T波出现缺血型改变; 血压:早期不稳定,长期接触强噪声可持续升高。 脑血流图:波幅降低、流入时间延长,提示血管紧张度增加,弹性降低。 * * 中等强度噪声(70-80dB)作用下,肾上腺皮质功能增强;而受大强度(100dB)噪声作用,功能减弱。 接触较强噪声的工人免疫功能降低,接触时间越长,变化愈显著。 4、内分泌及免疫系统 * 胃肠功能紊乱、食欲不振、胃液分泌减少、胃的紧张度降低、蠕动减慢等。 5、消化系统 6、生殖机能及胚胎发育 月经不调现象及痛经等。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生率有增高趋势。 男工可出现精子数量减少、活动能力下降。 * 7、噪声对工作效率的影响 噪声对日常谈话、听广播、打电话、阅读、上课都会带来影响。 在噪声环境下,人们感到烦躁,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 在车间或矿井等作业场所,由于噪声的影响,掩盖了异常的声音信号,容易发生各种事故。 * 14 15 * (四)影响噪声对机体作用的因素 1、噪声的强度和频谱特性 噪声强度越大则危害越严重。 80 dB(A)以下的噪声一般不引起器质性的变化。 长期接触 85 dB(A)以上的噪声,主诉症状和听力损失均随声级增加而增加。 接触相同强度的噪声,高频噪声较低频噪声对人体影响大。 * 2、接触方式 接触时间越长对人体影响越大。噪声性耳聋与工龄有直接关系。 3、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