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 诗歌鉴赏专题复习.ppt

  1. 1、本文档共6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专题复习要点

优化方案p188 1题 p190 1题 高三诗歌鉴赏复习指导专题 形象 景物形象(意境) 人物形象 事物形象 作业: 诗歌鉴赏专题训练卷(形象):1234题 动动手 修辞手法 2、 3 抒情方式 7、 表现手法 8、 1 【答题示例】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 鸪 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提问: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第一步,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第二步,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第三步,最后两句是说: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 一、评价题型 例如:阅读下面诗歌,回答文后问题。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来概括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作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诗人却通过“小物”“小事”来表现的。诗由一个小小的文物“折戟”,联想到汉末分裂动荡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可谓说是“一粒沙里见世界”。后两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有情味,有风韵,可谓“半瓣花上说人情”。 综合训练 2、阅读元代王冕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⑴在这首诗中,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 ⑵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⑴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梅花(白梅);突出了它耐寒、清高、报春的特征。⑵主要运用了衬托、对比的手法,用冰雪衬托梅之坚毅、用桃李对比以显示梅之高洁守志。表达了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3、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谒金门 冯延巳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⑴试简析词中主人公的形象。 ⑵词的开头“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一句写得精妙,请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⑴诗人通过描写主人公闲逗鸳鸯、揉搓杏花、玉簪斜坠独倚栏干看斗鸭等动作情态,用细腻而含蓄的笔墨刻画了一位空虚无着、寂寞难遣、被相思困扰的少妇(闺中女子)形象。⑵①化静为动。用一个“皱”字来形容水的波纹,把静态的春水写活了。②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春风搅动了池水,也搅动着思妇之心,使她内心泛起了思念的涟漪。 09天津 严郑公宅同咏竹 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严郑公,严武,受封郑公。箨:笋壳。帙,包书的布套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3分 形象:嫩竹新出,竹影阴凉,雨洗竹净,风送竹香。 答题要点 1、 2、 你们来总结 表达技巧、语言特色、炼字炼句 其他 高三诗歌鉴赏复习指导专题 之 表达技巧 高考试卷上的提问方式: 这首诗运用了何种(怎样)的表达技巧? 【提问变体】 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诗人是怎样来抒发情感的? 有何效果? 这首诗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知识准备——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是诗人用来抒发感情的方法,分为修辞手法、抒情手法、表现手法(写作技巧)。 A、抒情手法: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用典抒情、情景交融、借古讽今和叙事抒情等) B、表现手法:联想、想象、动静结合、白描、渲染、虚实结合、对比、烘托、欲扬先抑.角度等。 C、修辞手法:夸张、拟人、比兴、比喻、借代、对偶、反问、设问和双关等。 【答题步骤】第一步,指出运用的表现手法; 第二步指出这种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翻译) 第三步说出运用该手法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