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恒先》的“自生”.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恒先》的“自生”

试论《恒先》的“自生” 宇宙生成論是哲學的基本問題之一。在中國哲學史上,具有權威性的宇宙生成說法,大概有三:一是《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說;二是《易傳》的“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說;三是漢人的“太易、太初、太始、太素”說(《周易乾鑿度》說:“太易者,未見氣也;太初者,氣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質之始也”[1]。《白虎通·天地》說:“始起先有太初,然後有太始,形兆既成,名曰太素。”後來,《列子·天瑞》又重復了《周易乾鑿度》的說法)。這些,都是大家所熟知的。 近年出土的文獻提示我們,除此而外,還有兩種很深刻的新奇說法,也應引起我們的重視:一是《太一生水》的“生成”說;二是最近重新問世的《恒先》的“自生”說。 《太一生水》自九八年再世以來,引起了學界的極大關注。它的最大特色,也許在於它在描述宇宙創生時,對“生”和“成”作了特意的區別,以反映天地萬物生成過程的辯證性。它說: 太一生水,水反輔太一,是以成天。天反輔太一,是以成地。天地復相輔也,是以成神明。神明復相輔也,是以成陰陽。陰陽復相輔也,是以成四時。四時復相輔也,是以成冷熱。冷熱復相輔也,是以成濕燥。濕燥復相輔也,成歲而後止。 故歲者,濕燥之所生也。濕燥者,寒熱之所生也。寒熱者,四時之所生也。四時者,陰陽之所生也。陰陽者,神明之所生也。神明者,天地之所生也。天地者,太一之所生也。 這兩段話描述的是同一個過程,不過一個重點在“生”,一個重點在“成”。生和成,像許多連綿詞一樣,並著說的時候,意思是一樣的;對著說的時候,意思便大不相同。譬如《老子》說:“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其生和成的作用和內容,便很有差別。《太一生水》所謂的“生”和“成”,是對著說的,意思也就很不一樣。譬如“四時者,陰陽之所生也”,說的是陰陽化生為四時的現象;而“陰陽復相輔也,是以成四時”,強調的則是陰陽從相反,經過相輔,到相成(為四時),說的是變化的辯證過程。其他各項,無不如此,我們切勿等閒視之。 這種將生、成分開來說對立著說的辦法,大概始于《易傳》。《易傳》有“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之說,據後來鄭玄的解釋,那是對五行生成的一種說法。其一二三四五,是水火木金土的生數;六七八九十,則是水火木金土的成數。鄭玄說: 天一生水於北,地二生火于南,天三生木於東,地四生金於西,天五生土於中。陽無耦,陰無配,未得相成。地六成水於北,與天一併;天七成火于南,與地二並;地八成木於東,與天三並;天九成金於西,與地四並;地十成土於中,與天五並也。[2] 《系辭》本來也許並無天地相並、生成萬物的意思。但鄭玄當也不會空穴來風。照他的說法,水火等等雖然由天地分別地生出來了,但如果不經過陽求耦、陰尋配的活動和過程,仍將是“未得相成”,就是說,生出來的也是成活不了的。可以看出,生與成的意義,是如何的各有千秋却又同等重要。 我們現在還搞不清楚《易·系辭傳》與《太一生水》的成書先後,也不敢肯定《易傳》的“天一地二”等等便真有“生成”思想;但籠統地說來,中國古代的宇宙生成論中,有一種生成對舉的說法,其说飽含辯證思想,則是可以確信無疑的。 與《太一生水》一样,《恒先》也是難得的大談宇宙生成論的專文;不同的是,《恒先》並不涉及“成”的問題,卻表述了五種不同的“生”法: (1)自生:氣是自生,恒莫生氣。氣是自生自作。恒氣之2生,不獨,有與也。或,恒焉。生或者同焉。昏昏不寧,求其所生,異生異,鬼生鬼,韋生韋,悲生悲,哀生哀。 (2)復:求欲自復,復,3生之生行。 天道(地?)既載,唯一以猶一,唯復以猶復。恒氣之生,因9復其所欲。明明天行,唯復以不廢,知既而荒思不殄。 (3)生:濁氣生地,清氣生天。氣信神哉,云云相生。信盈天地,同出而異性,因生其所欲。4 (4)焉有:有或焉有氣,有氣焉有有,有有焉有始,有始焉有往者。1 先有中,焉有外。先有小,焉有大。先有柔,焉8有剛。先有圓,焉有方。先有晦,焉有明。先有短,焉有長。 (5)出於:有出於或,性出於有,音出於性,言出於音,名出於5言,事出於名。 有人焉有不善,亂出於人。 詳宜利,主采物,出於作,焉有事;不作無事。 這五種生法中,“焉有”一條,最為似是而非。從架勢上看,“有A焉有B,有B焉有C……”,儼然一列生生不已的隊伍。但認真再看看,我們實難肯定,這A和B之間,B和C之間,究竟有多少因果關係,更不用說母子關係了。按“焉有”,用現代漢語說,就是“於是有,然後有”的意思,從而A和B、B和C之間,可以充分肯定的,便只是一種次第關係,時序關係(這一點,在中外、小大、柔剛、圓方、晦明和短長的例句中,看得最清楚)。它們也可能有因果關

文档评论(0)

ayangjiayu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