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北师大版必修二)配套课件: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学案12.pptx

高中历史(北师大版必修二)配套课件: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学案12.pptx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中历史(北师大版必修二)配套课件: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学案12要点

学案12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学习·探究区;;;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的区别是什么? (1)区域范围不同:前者限于内地,后者限于统一后的港澳台地区。 (2)政策范围不同:前者只在经济上享有特殊政策,在别的方面与其他地区相同;后者除了外交权和国防权外,按照基本法规定可以行使其他权力。 (3)社会制度不同:前者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后者可以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经济特区的特点及其意义 (1)特点: ①有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 ②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 ③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主。 ④对外商投资给予优惠和方便。 (2)意义 ①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成为全国的排头兵。 ②深圳迅速发展为一座现代化城市。 ③对沿海地区实行外向型经济战略,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 ④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经验。;对外开放:一方面是指国家积极主动地扩大对外经济交往;另一方面是指放宽政策,放开或者取消各种限制,不再采取封锁国内市场和国内投资场所的保护政策,发展开放型经济。;坚持对外开放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低,技术落后,资金缺乏,对外开放可以引进外国资金、技术,弥补不足,加快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和弥补的程度不断提高,竞争也空前激烈,只有顺应世界潮流,加入经济全球化大潮,才能抓住机遇,赢得挑战。;材料;思考 (1)中国设立的经济特区分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二、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2.沿海经济开放区 (1)设立:1985年以后,国家决定将 、珠江三角洲、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和环 地区相继划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到1992年形成沿海开放地带。 (2)意义:对促进开放区经济的发展、带动内地的开发,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3.浦东的开放开发 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正式宣布了开放和开发上海浦东的决策,要把浦东建成21世纪现代化上海的象征。;中央政府决定开发开放浦东的原因 (1)历史原因:上海在中国历史上开放比较早,并且在实际发展中实力超过了广州,是中国实力较雄厚的大城市。 (2)地理原因:上海地处长江下游三角洲地带,无论是陆路、水路还是航空都极为发达。 (3)人才和技术层面:人才多,技术领先。 (4)党的导向: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是为了发挥其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的发展。;材料一 《春天的故事》歌词中写道:“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材料二 1984年邓小平在《办好经济特区,增加对外开放城市》中说:“我们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开放政策,有个指导思想要明确,就是不是收,而是放。”;思考 (2)材料二中“不是收,而是放”是指这个圈后来又扩大了。那又是怎样扩大的?;三、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5)逐步实行内陆边境城市的开放。 中国基本建构起“ —沿海开放城市— —沿江和内陆开放城市— ”的开放体系,初步形成了全方位、 、 的对外开放格局。 2.意义 促进了大量外国资金、技术、人才和先进管理经验的引进,促使中国的经济向 型经济转变,大大加速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的特点 (1)全方位:全面对外开放,对全世界开放。不论对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实行开放政策;不仅在经济建设方面坚持对外开放,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也坚持对外开放。 (2)多层次: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沿边和沿江地区以及内陆省会城市等不同开放程度的各种形式,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对外开放。 (3)宽领域:对国际商品市场、国际资本市场、国际技术市场、国际劳务市场的开放,把对外开放拓宽到能源、交通等基础产业以及金融、保险、房地产、科技教育、服务业等领域。;思考 (1)两则材料反映了怎样的历史现象?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有哪些?;思考 (2)开发浦东之前,上海地区的对外开放迈出了哪两大步?;;1.1980年我国在深圳、珠海等地设立第一批经济特区。其“特殊性”的实质是(  ) A.实行特殊的经济发展政策 B.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限制 C.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采用特殊的经济管理办法;1;1;1;1;;教材问题解答;在中国对外开放中的作用:第一,“排头兵”作用。经济特区的创办,是我国对外开放的起点。特区实行的特殊经济政策和管理体制,吸引了大量外资,“三资”企业迅速崛起,成为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排头兵,此后,中国有了更大规模的对外开放和引进外资。第二,“窗口”作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