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轮复习 古代中国选官制度.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考一轮复习古代中国选官制度要点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 高考考试说明: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选官制度的演变,科举制 近几年高考考情分析: 1、2011年全国卷 40题秦至唐官员选拔依据的变化 2、2014年全国卷I 40题 科举制 3、2014年福建卷 38题 科举制 4、2015年安徽卷 12题 察举制 选官制度 选官制度:即官员选拔制度。国家根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在全国范围内公开选拔人材,以补充政府官员队伍。 材料阅读与思考 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礼记》 大人世及以为礼 (三维设计P7) 材料表明先秦时期人才选拔的标准是什么? 经典试题演练 (2010·江苏单科2)诗人左思在其《咏史》中浓郁悲歌:“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造成这一社会状况的制度原因是 A.征辟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 夏、商、西周:世官制 战国、秦国:军功爵制 两汉时期:察举制、征辟制 魏晋南北朝时期:九品中正制 隋到清:科举制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而不断改进,不断变化。大体经过以下几个阶段 三维设计P7 必修一P15 一、夏、商、西周:世官制 世官制 宗法制 分封制 嫡长子继承制 “家天下” 官位世袭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 (血缘关系) 将官职限定在贵族范围内,由贵胄子弟世代继承祖上的权位。是西周政权选任官吏的基本制度,春秋战国时期,“世官制”逐步走向衰亡。 二、战国、秦国(商鞅变法): 废除世卿世禄制,实行军功爵制(依据战功的多少授予相应爵位,打击奴隶主贵族世袭特权;培养大批军功地主,壮大了统治基础)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 三:两汉时期:察举制、征辟制 察举制: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最后由中央予以任用的选官制度。开始于汉文帝时期,确立于汉武帝时代,东汉后期破坏。 征辟制:是一种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由皇帝征聘是采取特征与聘召的方式,选拔某些有名望的品学兼优的人士,或备顾问,或委任政事。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 德行、才能 材料一:东汉顺帝六年,河南尹田歆掌握了察举六名孝廉的名额,当权的贵族勋戚争相请托,结果真正名士入选的只有一人,其他五人都是走后门人选的。 材料二:邓禹一家,凡公者2人,侯29人,大将军以下13人,中二千石14人,州郡长官48人,其余官职不可胜数。弘农杨氏四世为三公,汝南袁氏则四世五公。 材料三: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虽然察举制有机动灵活、节约成本的优点,但是这项制度的缺点更多,通过材料大家谈谈察举制有哪些缺点? 1、容易任人唯亲 2、操纵在世家大族手中 3、难以选拔到真正的人才 材料阅读 四、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九品官人法) 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选官制度,地方行政部门设置“中正”,对当地人物的德才进行评定,分为九等。中正评定的品级成为授官的根据。 九品中正制创立之初,评议人物的标准是家世﹑道德﹑才能三者并重。 门阀世族就完全把持了官吏选拔之权,于是在中正品第过程中,才德标准逐渐削弱, 家世,门第则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唯一的标准,到西晋时终于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 C 五、隋到清:科举制 1、产生原因: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 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士族门阀的子弟中选拔,而庶族子弟但是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做高官,随着士族门阀的衰落和庶族地主的兴起,魏晋以来的注重门第九品中正制,已经无法进行下去。隋唐统治者让庶族参与政权,扩大封建统治的阶级基础 2、目的:为了扩大封建统治基础,加强中央集权,把选拔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 ???? ??????? ??????? 3、科举制演变过程: (1)、开创于隋朝:隋文帝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 (2)、完善于唐朝:唐贞观时,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武则天时,大量增加科举取士的人数,还首创了武举和殿试;唐开元年间,由高官主持考试,以后成为定制; (3)、发展改革于北宋:北宋初期发展,中期王安石变法加以改革; (4)、僵化于明清:明清时期演变为八股取士; (5)、改造于戊戌变法:废八股,改试策论; (6)、结束于1905年。 明经科侧重对经义的记忆和解读; 进士科侧重对时务能力的考查。 经义策论取士,改编教科书   科举的直接结果,是选拔出了十万名以上的进士,百万名以上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