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历史的重构
再论契丹人的父子连名制
——以近年出土的契丹大小字石刻为中心*
刘浦江
契丹人的名字习俗是一种久已湮灭无闻的民族文化,从汉文文献中几
乎完全看不出它的丰富内涵。1 笔者近年通过对契丹文字石刻资料进行系
统的梳理,并借助于文化人类学的知识和方法,揭开了从不为人所知的契
丹父子连名制的奥秘。2
契丹文字碑刻中所见契丹人名字,通常包括乳名(直译为“孩子名”,
辽代汉文文献多称为“小名”或“小字”)、第二名(辽代汉文文献一般译
称“字”),全称时则第二名在前,乳名在后。通过对契丹大小字石刻资料
进行系统的梳理,笔者发现契丹小字的第二名词尾分别由 、 、 、 、
五个原字构成,在契丹大字中发现的第二名词尾用字 则与契丹小字
的用法相同,这说明契丹人的第二名词尾是由某些特定音节构成的一种附
加成分。分析这些词尾用字的音值,可 以从中看出两个显而易见的规律:
第一,所有契丹大小字第二名词尾附加成分均含有一个基本音值-n ;第二,
目前发现的五种第二名词尾附加成分具有比较明显的互补关系,想必是为
*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重大项目
“契丹文字与辽史、契丹史:跨学科的民族史研究”(项目号:07JJD770090 )成果
之一。
1 以往辽史学者根据《辽史》等汉文文献对契丹人名字所作的种种诠释,均未能揭
示它的真谛。参见都兴智:《契丹族的姓氏和名称》,《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90
年第5期;张国庆:《略谈辽代契丹人的命名习俗》,《博物馆研究》1991年第2期;
冯继钦:《金元时期契丹人姓名研究》,《黑龙江民族丛刊》1992年第4 期。仅有个
别民族语文学家注意到契丹人名字的某些规律,聂鸿音曾从汉语音韵学角度对《辽
史》所见契丹人的字的词尾附加成分进行过分析,认为契丹人的字反映出契丹语有
-n和-in两个名词附加成分,并指出契丹人的名和字之间一般没有汉人名、字之间那
种词义上的联系,而大多仅表现为某种词尾的转换,见聂鸿音《契丹语的名词附加
成分*-n和*-in》,《民族语文》2001年第2期。
2 刘浦江、康鹏:《契丹名、字初释——文化人类学视野下的父子连名制》,《文
史》2005年第3辑,219—256 页。该文有日译本,饭山知保译,刊于日本《唐代史研
究》第10号,2007年8月,47—71页;又有英译本,殷宏译,待刊。
1
了契合元音和谐律的需要。这些现象暗示我们,契丹语中的各种第二名词
尾附加成分应该具有同样的语法功能,它们很可能是属格后缀。
在成功辨析出第二名词尾的附加成分之后,接下来笔者从若干种契丹
大小字墓志所记载的墓主世系里看出了一个有趣的规律:在契丹人的某些
父子的第二名和小名之间,存在着词法意义上的相同形式的关联,即父亲
的第二名与其长子的小名是同根词,前者的惯用词形均为后者添加属格附
加成分的形式。这种情况提醒我们,在契丹族的历史上,一定存在某种从
不为人知晓的父子连名制。但这究竟是一种什么类型、什么形式的父子连
名制,则必须向文化人类学去寻求答案。
杨希枚先生认为亲子连名制理应具备以下两类四型:子连亲名之亲名
前连型(某之子—某)、子连亲名之亲名后连型(某—某之子)、亲连子名
3
之子名前连型(某之父—某)、亲连子名之子名后连型(某—某之父)。 但
他当时构想的亲连子名制,基本上还停留在理论假设的阶段,未能在人类
学资料中找到相应的例证。关于亲连子名之子名前连型,目前能够看到的
最典型的民族学资料当属佤族,佤族人的父子连名制可以表达为BA—CB
—DC 的公式,与杨希枚先生所设想的“某之父—某”型的亲连子名制基本
吻合,只不过被省略为“某(之父)—某”的形式罢了。4 这一类型的连
名制还见于瑶族和纳西族的少数地区,5 以及婆罗洲的肯雅族(Kenyah)和
达雅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十七个新兴商业模式,看看人家都是这么玩商业的!.docx
- 十一杭州四日游.pdf
- 十三张悲剧的自拍照,感觉好好笑哦!.pdf
- 十个准时下班的理由.ppt
- 十二五期间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模式选择与制度设计_齐桂珍.pdf
- 十二年如国足蛰伏面对嫩魔不要想入非非.ppt
- 十个步骤完成学生相片录入.ppt
- 十二生肖最佳配对.docx
- 十六国时期羯族若干问题考述.pdf
- 十大互联网手机品牌出炉——小米第一 华为第二!.pdf
- 半导体材料性能提升技术突破与应用案例分析报告.docx
- 半导体设备国产化政策支持下的关键技术突破与应用前景报告.docx
- 剧本杀市场2025年区域扩张策略研究报告.docx
- 剧本杀行业2025人才培训体系构建中的市场需求与供给分析.docx
- 剧本杀行业2025年人才培训行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探索.docx
- 剧本杀行业2025年内容创作人才需求报告.docx
- 剧本杀行业2025年区域市场区域剧本市场消费者满意度与市场竞争力研究报告.docx
- 剧本杀市场2025年区域竞争态势下的区域合作策略分析报告.docx
- 剧本杀行业2025人才培训与行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docx
- 剧本杀行业剧本创作人才心理素质培养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