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浅谈禄劝杂交桑主要病虫害及防治.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谈禄劝杂交桑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浅谈禄劝杂交桑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摘 要]中屏镇杂交桑7种主要病害,如桑褐斑病、桑里白粉病、桑污叶病、桑灰霉病、桑炭疽病、桑芽枯病、桑紫纹羽病,为害特点和防治办法 [关键词]杂交桑;病害;发生;防治 中图分类号:S88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2-0106-01 1 前言 为了实现桑园快速丰产、投产,近年来,中屏镇在杂交桑的栽培上呈现出快速推广的势头。由于杂交桑栽植密度大,枝叶生长速度快,由此形成了杂交桑园郁闭程度高、湿度大等特点。通过对中屏镇推广杂交桑主要村的调查,中屏镇杂交桑的主要病害有7种 2 主要病害与防治 2.1 桑褐斑病 2.1.1 为害特点 嫩叶易患此病。病斑初期为褐色,水渍状,从芝麻小斑点逐渐扩大成近圆形或多角形。病斑直径2―10cm,轮廓明显,边缘暗褐色,中央淡褐色,其上环生白色或微红色的粉质块(病菌分生孢子)。同一病斑可发生在叶片的正背两面。病斑遇低温多湿或多雨连绵天气,吸水膨胀,呈烂叶现象甚至腐败穿孔;遇气温干燥,病斑中部裂开,桑叶逐渐失水干枯。发病严重时,多个病斑相互连接,叶片快速枯黄脱落 2.1.2 防治办法 2.1.2.1 农业防治 晚秋落叶后彻底清除病叶,深埋或作堆肥;冬季修剪病枝、弱枝并集中烧毁;冬耕翻埋病叶,疏松土壤,以减少病源;低、湿桑园注意开沟排水,降低湿度;避免桑树栽植过密;适时采叶,保持桑园通风透光 2.1.2.2 药剂防治 在易发病季节,如发现有15%左右的叶片,每片叶上有2―3个芝麻小斑点时,立即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布,10―15天后再喷1次,2种药剂对蚕无毒害,可在蚕期中使用;发病严重的桑园,可在晚秋蚕结束后,喷布0.7%波尔多液1―2次 2.2 桑里白粉病 2.2.1 为害特点 主要发生在桑叶背面,先出现白色分散的细小霉斑,逐渐扩大,连接成片,布满全叶背霉斑表面呈粉状。此病通常在枝条中、下部较老的叶上发生,而且常与污叶病并发为害,枝条上部的嫩叶一般不受侵害 2.2.2 防治办法 2.2.2.1 农业防治 施足基肥,及时追肥,注意配施钾肥;久旱不雨时注意抗旱,以增强树势,延迟桑叶硬化,提高抗病力;及时采叶,防止叶片老化,采叶应从下而上,分批采摘,清除株间老叶、落叶,控制病害蔓延 2.2.2.2 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全面喷洒2%硫酸钾或0.3%~0.5%多菌灵;采叶期喷洒50%托布津1000倍液;冬季喷2~4°Bé石硫合剂,杀灭枝条和地面上的越冬病菌 2.3 桑污叶病 多发生在较老的桑叶背面,嫩叶极少发生。开始发病时,叶背面发生煤粉状圆形病斑,病斑扩大至10mm左右时,在叶表面也相应呈现同样大小的黄灰色或暗褐色病斑,以后继续发展,布满叶背,叶表变色,随之延及全叶。此病与桑里白粉病并发时,常在叶背形成黑、白相间的混生斑 2.3.2 防治办法 2.3.2.1 农业防治 晚秋落叶前摘除桑树上的残叶,作为饲料或沤肥;秋蚕期先采枝条下部叶片,以防叶片老化发病;夏伐后及时增施肥料,秋季干旱年份注意灌溉,延迟桑叶硬化,减轻发病 2.3.2.2 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喷6.5%代森锌500倍液 2.4 桑灰霉病 2.4.1 为害特点 桑树新梢长至3~25cm时开始发病,病斑深褐色,潮湿时呈腐烂状,干燥时易从患?干裂折断。发病从中下部叶的叶尖或叶缘开始,逐渐向叶内主脉扩大,病斑由深褐色变成黄褐色。病叶叶缘多数向叶表卷起,少数向叶背卷曲。湿度大时受害器官表面形成灰白色霉层 2.4.2 防治办法 2.4.2.1 农业防治 对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桑园,及时疏通沟渠,排涝降渍,减少病害发生;适时采叶,降低桑园湿度,保持桑园通风透光 2.4.2.2 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对树体枝叶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速可灵粉剂1000倍液喷洒1次,防治效果可达到80%―100% 2.5 桑炭疽病 2.5.1为害特点 主要为害枝条中下部叶片和叶脉,受害叶片病斑初为褐色,后逐渐扩大成圆形,周缘暗褐色,中部灰色或淡褐色。阴雨潮湿时,病斑吸水膨胀,桑叶腐败穿孔。遇干燥天气,病斑中部裂开,发生在叶脉上的病斑呈红色或褐色。发生在叶缘和叶尖上的病斑较多,许多病斑相互连接成大病斑,不久叶片枯焦脱落 2.5.2防治办法 2.5.2.1农业防治 夏秋季对成林桑园坚持由下向上多次(3―4次)合理采叶收获(每次采叶后枝条梢部留6―8片叶),对控制本病的发生有明显作用;多雨时节低洼多湿桑园开沟排水;秋旱及时灌溉,增施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