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湘山寺观音像碑渊源考.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遵义湘山寺观音像碑渊源考

遵义湘山寺观音像碑渊源考   摘 要:贵州遵义湘山寺所供奉观音像碑,乃四川省南部县嘉陵江畔罗寂寺所存唐代吴道子之《白衣观音像》拓片翻刻版,湘山寺观音像碑所述碑之渊源存在错讹之处。清代达县进士王正玺履职遵义,遂成黔省翻刻此碑机缘。湘山寺之翻刻观音像碑则又为解决现存罗寂寺《白衣观音像碑》之翻刻时间问题提供一定佐证 关键词:佛教文物 观音像碑 湘山寺 罗寂寺 中图分类号:K92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05(2017)01-117-121 贵州省遵义市湘山寺内碑亭所供奉观音像碑源自唐代大师吴道子手笔,贵州地方文献对此多有记载。但此碑来源之细节迄今未见诸著述,实地踏勘访谈,亦未得其详。因此,借重于川黔史籍及相关文献,拟考证此观音像碑渊源,弥补缺憾 一、湘山寺观音碑 湘山寺位于遵义市中心城区湘江河畔湘山之巅,该寺始建于唐代宗大历年间,名万福寺。元大德年间,易名大德护国寺。明末,以湘山湘水之名改为湘山寺。清嘉庆年间,遵义知府赵遵律以寺临响水、白云两洞,泉水响声不绝,更名“双泉禅寺”,但此名未为大多数人接受,故仍承名湘山寺至今。该寺在明代曾毁于兵燹,清乾隆年间重建,照宽和尚董其事。乾嘉及光绪年间该寺曾大规模维修改造,而尤以光绪二十年(1899年)法云和尚改扩建规模最大,从而奠定了湘山寺之规模。1清代中期,湘山寺即已被誉为“有钱有米”的大丛林。清末,住持法云担任僧纲,遵义府属一州四县各寺庙僧众之修持、讼争诸事,均由其主持裁决。此时的湘山寺亦藏经千卷,殿宇辉煌,庙产充盈,香火鼎盛,僧徒济济,成为名闻遐迩的黔北名刹。1981年,湘山寺被列为市级文保单位,1983年升为省级文保单位,并被定为贵州省佛教重点寺庙之一。如今,遵义市佛教协会亦驻设该寺,湘山寺依然是黔北佛教活动中心 该寺内文物古迹较多,寺西塔园旁有碑亭一座,内供唐代画家吴道子所绘观音像碑,湘山寺教职人员称此碑为“观音碑”。碑亭旁亦有刻石一方,以湘山寺的名义介绍此观音碑被安置于湘山寺之渊源。“观音碑 原碑位于四川阆口东龙山,据碑文记载依画圣吴道子手迹所刻。本碑为清光绪年间根据原碑拓片所刻,一九八七年遵义十一中修教学楼时被发现,同年运抵湘山寺保存,是我寺重要文物之一。据考证全国仅存两块。”2 新编《遵义市志》对此观音碑的渊源则有较为详尽的记载:“吴道子观音像碑,清光绪年间,遵义知县王正玺以唐代画家吴道子观音像初拓件拓刻而成,碑先置新城四忠祠(今中医院附近),后移置白虎头观音阁,现立于湘山寺观音殿西侧。质地青石,高二百七十厘米,宽一百三十三厘米。刻像与常人同大,赤脚立于云端,眉、目、口、鼻传神处阳刻,其余部位阴刻。画面线条简洁,造形有盛唐“绮罗人物”特点,曲眉丰颊,体态丰盈,衣袂飘举,风姿绰约,端庄优美。像侧题有拓刻简介。”1此观音像碑曾经被供奉于观音阁的情形在民国《续遵义府志》中亦有具体的记载:“观音阁在治城外白虎头。前负山饮湘,揽挹郡境。中祀石刻吴道子画观音像,镌镂精好。”2四忠祠的确切位置在上述志书中亦有记载,但未曾涉及供奉观音像碑的情况。“四忠祠,在治东文昌宫后。祀咸丰间死杨逆之难者:开泰知县陶履诚,镇远游击保山,武骑都尉、武举池莲培,追赠道衔、举人蹇谔。咸丰十一年,奉旨特建。地方官春秋致祭,准以逆产若干为祭田。”3 此观音像碑有铭文,碑右首篆刻文为“吴道子观音像”。碑左侧有拓刻简介:“碑在阆中东龙山,寥寥数笔妙丽庄严,殆非道子不能竟,唐明皇敕画嘉陵山水时所画也。石刻不著于书,当是百年前物,且经收藏家墨迹摹勒者。家大人司铎南部,曾榻数十纸,多为亲友携去。近阆人有续赠者,石渐泐,神理远不逮于前矣。适检行囊,得旧榻,因亟镌之。刻手不工,十尚未得六七□□□□二百年名迹不被销灭,供□得资流传,未必非播州鸿雪中一重因果也。光绪龙□初元仲春月达县王正玺识 石工李欣元刊”4 此段铭文则明确地将今湘山寺观音像碑拓片的渊源延伸到了四川省嘉陵江流域阆中县东龙山,但是该县并未见被称之为“东龙山”者。相反,居其下游的南部县文管所则保存有吴道子《白衣观音像》碑 二、罗寂寺白衣观音像碑 四川省南部县文管所保存至今的吴道子观音碑,来源于该县三清乡罗寂寺,被称之为“白衣观音像碑”。“罗寂寺,在县东一百里,唐吴道子画有白衣观音像。”5据《南部县文物志》记载,此碑高158厘米,宽七十厘米,厚九厘米,左下角有缺损。观音像高一百五十四厘米,削肩宽三十八厘米,披巾著花冠,半袒的胸部略现缨络。所著通肩天衣,衣袖飘动,双颊丰满,凝着智慧慈祥的眼神,似乎带着沉思而平视远方。画像用篆笔手法,白描阳刻,整体造型艺术及凿刻均堪称精美。6 唐玄宗天勒石上碑 现存南部县文化馆石刻观音像碑,两面均镌刻有吴道子所画的《白衣观音像》,但一面保存完好,镌刻年代明显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