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东民歌及陇东民间手工艺关系指认及当下整合.docVIP

陇东民歌及陇东民间手工艺关系指认及当下整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陇东民歌及陇东民间手工艺关系指认及当下整合

陇东民歌及陇东民间手工艺关系指认及当下整合   摘 要:本文从陇东民歌艺术与陇东民间手工艺的关系指认入手,通过分析,指出其二者既有区别,又相互交融,共同构成陇东民间艺术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陇东民间艺术历经种种变迁,在当代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之下,面临着许多文化困境与生存、发展挑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我们应该充分发挥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文化软实力,采取多种手段进行有效整合,在整合中以期求得具有陇东独特艺术魅力和广阔市场前景的文化硬产品 关键词:陇东民歌;陇东民间手工艺;整合 陇绣、剪纸、皮影、道情和民歌合称为庆阳民间艺术的“五绝”。陇东民间艺术无论是物体形态的实物,还是口传形态的唱谈,都粗犷而又细腻、质朴而又多情,情感真切、劲道淳厚。表达着人们对生活的热爱,表现着人与自然的亲和。保留在民间语言和实物中的历史,是活生生地活在我们民族生命里的精神存在,是一个民族文化形成的重要环节。先民们通过陇绣、剪纸、皮影、道情和民歌等艺术形式进行文化传承。庆阳民间艺术为学者们提供了从另一个角度,也就是从人民生活的真实角度去研究华夏民族发展历史的富矿。多年来,我国民俗学家、民间美术研究工作者,之所以要把庆阳作为他们”蹲点”的“根据地”,意义绝不在于猎奇哗众,他们是为我们的民族文化负责,把埋没几千年的民众艺术、民众信仰、民众习俗一层一层的发掘出来。[1]因为庆阳民间艺术、民间文学在人类文化的整体结构中,在华夏民族的文化构成里,同样具有典型性的,是华夏民族文化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失去了民间风格就等于失去了民间艺术的本质。陇东民歌与陇东民间手工艺之间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对这种关系的再次确认和理性分析,在开发民间艺术产业,促进农村发展的今天,不仅具有学术研究价值,而且直接关乎传统文化与民间艺术的未来走向,以及在?]东产业文化链里继续发展的各种可能性 1 陇东民歌与陇东民间手工艺的关系指认 庆阳民歌里唱到:“八岁学针线,十三进绣房。进入绣房绣鸳鸯,百样故事都绣上,变卖香包添衣裳。”生动地描绘了一个普通农家女子在那一针一线中寄予的梦想和祝愿。[2]陇东刺绣与陇东民歌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华池民歌里的老调《绣荷包》把这一点描述得再清楚不过了: 初一到十五,十五月儿高,风儿摆动杨柳稍 年年走口外,月月回不来,捎书打信要个荷包戴 …… 低头进绣房,白纸取一张,手拿剪刀铰个荷包样 一绣王宝钏,寒窑十八年,单等薛郎转回还 二绣张果老,骑驴过金桥,四架名山驴后稍 …… 九绣九龙精,再绣上九女星,九女变成穆桂英 十绣十满堂,荷包绣中央,捎给情哥表衷肠 这些从未读过书的农村妇女们,在农闲之时,一边唱着民歌,一边做着针线,通过世代的手口相传,竟能凭借自己的想象绘绣出艺术珍品。而这些绣品正是原生态艺术的真实再现。除此之外,陇东民歌大半是和皮影、道情、秧歌融在一起的,尤其是皮影。[3]道情皮影戏的价值,主要在于优美的道情音乐唱腔和精湛的皮影制作及表演上。戏班在演出时,前台一人挑杆表演,并承担所有角色的坐唱念白。在挑线表演时,影人的坐卧行走、翻转踢打、提袍甩袖、腾云驾雾、上天入地、身手分家等动作,形象逼真,栩栩如生,还能达到“死戏活演、假戏真做”的艺术效果。再配以后台四五人伴奏并“嘛簧”,一唱众和,粗犷高亢,独具风格。其唱腔婉转悠扬,拖音起伏跌宕,一波三折,堪称原生态艺术中的经典 所以,尽管陇东民歌和陇东民间手工艺属于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但是作为陇东民间艺术的共同组成部分,它们之间并不是截然对立的。恰恰相反,两者之间具有很大的交融性,甚至在艺术表现形式上是相互映衬、缺一不可的 2 陇东民歌与陇东民间手工艺在当下的整合 靳之林教授认为:“庆阳的民间艺术,特别是老年作者的民间艺术,隐藏着另一个艺术的和哲学的体系,另一个没有被污染的体系,是原生态的民间文化,至为宝贵。”这些年来,庆阳市政府投入了很大的人力和物力来发展民间艺术产业,拓展手工艺营销市场、建立民俗文化馆等,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当地文化产业的经济发展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再就业。但是,[2]当民间艺术产业背离了艺术与经济发展的自身规律,则会陷人于盲目,陷产业于混乱。要保证民间艺术产业的健康发展,就一定要先做好保本养源的工作 “活鱼要在水中看”,保护文化遗产犹如池中养鱼,关键是要为“鱼儿们”营造出一个适合于它们生长的环境。不论是保护、恢复,还是重建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生态,都要让这些文化真正回归民众,在他们生产生活中扎下根来。能够产业化的民间艺术品不止刺绣,割裂、孤立表现的民间艺术也不是原生态的民间艺术。所以,我们必须注重文化产业的多样化发展,使其百花齐放 参考文献: [1] 顾颉刚.民俗(发刊词)[D].中山大学历史语言研究所,1928. [2]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