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黄庭坚诗法传授对高校古典诗歌教学启示
黄庭坚诗法传授对高校古典诗歌教学启示 【摘 要】本文探索宋代黄庭坚诗法传授对高校古典诗歌教学的启示,提出黄庭坚不仅树立了“立德”“求精”“苦思”等学诗原则,还在诗艺传授中总结了“以故为新”“读书用事”“因句成篇”等具体的法门,在今天仍能给古典诗歌教学带来不少的启示
【关键词】黄庭坚 诗法 传授 古典诗歌教学 启示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1C-0126-04
古典诗歌教学是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教学的重要内容,其重点是培养学生的鉴赏和写作水平。古典诗歌深深根植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中,因此我们的教学在充分吸收现代教育理念的同时,更要立足于继承传统。纵观古代诗歌教育史,宋代的黄庭坚用其言传身教开启了江西诗派一百余年的兴盛,影响极其深远,无疑是最有成就的诗歌教育家之一,他的诗歌教育理念在今天仍能带给我们不少的启示
一、黄庭坚诗学基本原则的启示
(一)立意高。黄庭坚教人作诗极为重视“立德”,提倡立意高于流俗。周裕锴指出:“直到熙宁以后,道德修养才进一步转向心性证悟,且在?学中成为最重要的论题。而黄庭坚正是将理学的心性修养工夫移植于诗学的关键人物。”黄庭坚教导后辈“要须尽心于克己,不见人物臧否,全用其辉光以照本心”(《书舅诗与洪龟父跋其后》);“学问文章,如甥之才器笔力,当求配于古人,勿以贤于流俗遂自足也”(《与洪驹父书六首》)。又赞其友人说:“吾友周寿元翁(周敦颐之子)纯孝动金石,清节不朽,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其言语文章,发明妙慧,非为作使之合,盖其中心纯粹而生光耳。”(《豫章黄先生文集》卷30《跋周元翁龙眠居士大悲赞》)洪炎《豫章黄先生退听堂录序》称黄庭坚作诗:“其发源以治心修性为宗本,放而至于远声利,薄轩冕;极其致,忧国爱民,忠义之气,蔼然见于笔墨之外。”(《宋黄文节公全集》卷首)在今天的高校古典诗歌教育中,德育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黄庭坚提出的“全用其辉光以照本心”与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中的“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一样,都是以内在人格为根本,追求道德本体的培育,强调“尽心克己”,不随意臧否人物,这对于推进当前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尤显重要。而黄庭坚所说“当求配于古人,勿以贤于流俗遂自足也”,也主要是针对这种德操的培养和内在人格的建立而言。读懂黄庭坚乃至宋代文人的精神世界,对于学子们浩然正气的培育和优秀人格的养成,都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二)不可滥作,贵精不贵多。黄庭坚《论作诗文》说:“吟诗不必务多,但意尽可也。古人或四句两句,便成一首。今人作诗,徒用三十五韵,子细观之,皆虚语矣……唐人吟诗,绝句云如二十个君子,不可着一个小人也。”吕本中《童蒙诗训》记载了黄庭坚教导后辈诗人作诗不必多,但须“精致”:
山谷尝谓诸洪,言“作诗不必多,如三百篇足矣。某平生诗甚多,意欲止留三百篇,余者不能认得”。诸洪皆以为然。徐师川独笑曰:”诗岂论多少,只要道尽眼前景致耳。”山谷回顾曰:“某所说止谓诸洪作诗太多,不能精致耳。”
黄庭坚对自己的诗作向来精益求精,曾屡次在编集时自弃前作。这两段话表达了两个意思。第一段话核心在于“意尽”,确实点中了某些诗人作品的弊病,强调作诗须言之有物,不作“虚语”。第二段话重在“精致”,强调诗不可滥作,要尽力做到像《三百篇》那样每首皆可传世。这两段话仍然可以为今天教授古典诗歌提供重要的原则,那就是作诗须有感而发,切不可为了作而作。从这个认识出发,笔者在指导学生鉴赏作品和联系写作古体诗歌时便引导学生从自身的实际生活中捕捉灵感、寻找诗材,一旦有所感触便随时随地开始创作,充分利用电脑、手机等工具强大的文字输入和图片、视频等记录功能,享受创作之趣。当然,我们也不可机械理解黄庭坚以《三百篇》为圭臬的理想,毕竟使学生感受到古典诗歌的乐趣,进而焕发出学习热情才是更加现实的目标
二、“苦思”的创作心理与现代教学法的契合
黄庭坚《退听序》曰:“诗非苦思不可为,余得第后始知此。”钱志熙《黄庭坚诗学体系研究》指出:“苦思是黄氏终生坚持的基本态度,而黄氏又是一个面向诗史的诗人,这样当然可以说,他的苦思正是对唐人苦思作诗的经验的接受和发扬。”从黄庭坚“余得第后始知此”的自述中可以得知,黄庭坚提倡的“苦思”是和他在参加科举考试的过程中锻炼精研诗句有密切关系的。钱志熙认为“是试贴诗的创作,改变了山谷青少年时率易纵逸的诗风,使其走上苦思锻炼的道路”。唐代诗僧皎然曾说“夫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取境之时,须至难至险,始见奇句”(《诗式“苦思”之说既是对前人的继承,也是自己创作经验的总结。“苦思”也是宋人比较普遍的认识,王安石就赞美张籍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就容易却艰辛”(《题张司业诗》)。今天的大学生当然没有宋代学子们备考试帖诗的压力,但仍然可以古为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基于链接技术的代码混淆方法研究.pptx VIP
- pet、fce高频词汇和部分讲义fce高频词.pdf VIP
- 认识上下排键.pptx VIP
- 2025年中国沸石颗粒项目投资计划书.docx
-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课件.pptx VIP
- 中医内科学6.doc VIP
- Unit 1 Laugh out loud! Understanding ideas The Best Medicine 课件-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第一册.pptx VIP
- 北京开放大学互联网营销方案策划写作在线测验1-1 本周测一测.docx VIP
- 超星尔雅学习通《高校实验室安全基础课(实验室准入教育)》章节测试答案.docx VIP
- SY∕T 5481-2021 地震资料构造解释技术规程.pdf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