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国学研究院与21世纪中国学术讨论会”笔谈论文.docVIP

“清华国学研究院与21世纪中国学术讨论会”笔谈论文.doc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华国学研究院与21世纪中国学术讨论会”笔谈论文.doc

  “清华国学研究院与21世纪中国学术讨论会”笔谈论文 【摘 要 题】学术史 【正 文】 清华史学对我影响深远 何炳棣 今春不能重访母校,参加清华国学研究院成立80周年纪念资深学人会议,并作一公开学术演讲,实在是一大憾事。谨托李伯重主任代我宣 【摘 要 题】学术史 【正 文】 清华史学对我影响深远 何炳棣 今春不能重访母校,参加清华国学研究院成立80周年纪念资深学人会议,并作一公开学术演讲,实在是一大憾事。谨托李伯重主任代我宣读简短的感言并代致祝词。 我虽然1934年(也就是国学研究院停办五年后)才考进清华,极大部分的时间精力都用在自修西洋史准备庚款留学考试,但有幸三年级时得缘与吴雨僧(宓)师不时过从,而且特别选了陈寅恪师的隋唐史,以唐代皇位承继问题作为练习考证的对象,因此对清华国学研究院的特征、贡献及影响,自始即有相当的了解和高度的景仰。该院的重心无疑是在历史,而在历史方面,仅仅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三位导师就已富可敌国了,更不必提该院所栽培的多位国学专材了。贵系资深同仁中既已做过清华国学研究院的详细编年工作,我谈话的重心就可移到该院1929年结束以后,新改清华大学四年制历史学系的特色了。 首先应该检讨的是最近30年来国内似颇盛行的一种看法,即清华历史学派大体上直可目为陈寅恪学派。案:就在双重体制改革的1929年,清华当局从南开聘请蒋廷黻先生为系主任统筹历史系的发展计划。国学研究院领导仅存的陈寅恪先生改为中国文学系与历史系合聘,在前者讲授佛教翻译文学、《世说新语》研究,在后者讲授魏晋南北朝以及隋唐史。蒋廷黻先生第一项重要建树是从武汉把雷海宗先生请回母校,主讲由雷严肃修正过的、以当时风靡全球的施本格勒的形态史观为理论架构的宏观中国通史,并兼授中国上古史及秦汉史。25年前答访问时,我曾对20世纪30年代的清华历史系作了以下扼要的回忆: 当时陈寅恪先生最精于考据,雷海宗先生注意大的综合,系主任蒋廷黻先生专攻中国近代外交史,考据与综合并重,更偏重综合。蒋廷黻先生认为治史必须兼通基本的社会科学……在历史的大领域内,他主张先读西洋史,采取西方史学方法和观点的长处,然后再分析综合中国历史上的大课题。回想起来,在30年代的中国,只有清华的历史系才是历史与社会科学并重;历史之中西方史与中国史并重;中国史内考据与综合并重。清华历史系的方针虽然比较高瞻远瞩,不急于求功,可是当时同学中并非人人都走这条大路。我自问是一直走这条道路的。 蒋廷黻先生和刘崇宏先生决策,利用三种渠道为清华、为全国培植历史教研人材——资送清华历史系研究生成绩优异者出国深造;经由中美庚款考试选拔将来所需史材;给予助教、教员以三年时间准备开新课。这期间培养出的新史材计有邵循正(本治中国近代外交史,赴巴黎转攻蒙古史)、王信忠(日本史)、张德昌(经济史)、杨凤岐(意大利史)、杨绍震(美国史)、谷霁光(魏晋南北朝史)、吴晗(明史)、朱庆永(俄国史)和未来誉满寰宇的新中国考古事业领导人夏鼐(他原是从蒋廷黻先生治清史的)。研究生中只有朱延丰和姚嶶元从陈师研究中古史,而且师生关系有欠和睦。所以就多方史实论,20世纪30年代的清华历史系决非所谓的陈寅恪学派所能涵盖。 但是,可喜的是,正当我入学的前后,陈先生教研的重心从佛教与中亚史地转移到隋唐史。我三年级(1936—1937年)选隋唐史时,陈师讲述的内容什九都是待刊的《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和《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两书中的篇章。除我之外,班上受益者有九级(1937年毕业)的杨联陞、同级的汪籛和黄明信(他权威性的《西藏的天文历算》近年出版之后,被邀请改正《大英百科全书》中藏历专节中的错误,而其一生心血所在的《吐蕃佛教》却尚待问世)。另外还有来自燕京听讲的周一良的未婚妻邓懿。王永兴要稍待至联大才由中文系转入历史系,长期师事陈寅恪。 再应顺便一提的是,蒋师眼光锐利,不但是首位利用《筹办夷务始末》者,更是此项档案刊印的主要推动者。他又替清华买进陆军部档案。正如王静安先生之于古史,在近代史方面蒋廷黻先生也堪称为“二重证据法”的提倡者。 真幸运,在我求知若渴的国难岁月里,清华历史系已甩掉国学中过于繁琐考据的桎梏,供给我一个清新的文化园地,使我既能初步反刍雷海宗师启人深思的宏观史论,又能课外品尝吉朋《罗马帝国衰亡史》及欧战前外交史名著的风味;使我不知不觉之中已经跳出传统中国史学的“如来佛掌心”,开始向掌外“大”处想,至少向“大”处梦想。这个梦想要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论文《英国的土地与国家:土地改革运动与土地政策,1870—1911年》完成以后半个多世纪才能逐步实现。 正当我从英国史全力转入国史研究的时候,国内1952年的院校改组把母校的文、理、法三院并入北大,清华的历史系遭受肢解。丁则良、雷海宗师、汪籛先后含冤而死,以致我和母校历史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