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营造表形态的力量.docVIP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节 营造表形态的力量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1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4分) 1.安徽天柱山属花岗岩峰丛地貌,地质遗迹丰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地质公园。图中“峰丛”形成过程的先后顺序为(  ) A.固结成岩一地壳抬升一流水侵蚀 B.岩浆侵入一地壳抬升一风化、水蚀 C.地壳下沉一变质作用一风蚀、水蚀 D.岩浆活动一地壳下沉一风化、堆积 解析:花岗岩是岩浆侵入作用形成,地壳抬升后经外力作用风化侵蚀剥离出露地表,经风化、流水侵蚀后形成峰丛。 答案:B 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完成2~3题。 2.下列地质事件由先到后发生的顺序为(  ) ①断层 ②砂岩 ③页岩 ④花岗岩 ⑤侵蚀面2 A.③②④①⑤ B.④③②①⑤ C.⑤③②④① D.⑤③④②① 解析:由图可知,石灰岩形成后,顶部受侵蚀作用,形成页岩层和石灰岩层间的侵蚀面,然后是页岩沉积,砂岩沉积,之后发生岩浆岩侵入,最后发生岩层断裂。 答案:C 3.关于图中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页岩因属于变质岩,可能含有化石 B.花岗岩属于喷出岩,后被侵蚀 C.断层的形成主要是内力作用的结果,侵蚀面的形成主要是外力作用的结果 D.从地壳运动角度分析,该地地壳一直是上升的 解析:化石形成于沉积岩中,页岩属于沉积岩,可能含有化石;花岗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砂岩属于沉积岩;断层是内力作用的结果,侵蚀面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该地岩层发生断裂,存在岩层上升和下沉现象。 答案:C 4.“巨蟒出山”风景是江西三清山标志性景观,海拔1 200余米,相对高度128米,是巨型花岗岩石柱。该景观形成的地质作用有(  ) ①火山喷发 ②岩浆侵入 ③地壳运动 ④外力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根据材料,石柱是花岗岩,属于侵入岩,火山喷发形成的是喷出岩,故①错;分析其形成过程,岩浆侵入形成花岗岩,后来地壳抬升地势升高,受外力侵蚀形成。 答案:B 下图为甲河流域(局部)不同时期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图中地层形成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③④ D.③①②④ 解析:沉积岩层的沉积顺序是下面的先沉积,上面的后沉积,把其他岩层切断的岩层形成的晚,所以图中①沉积层形成最早,然后是③,之后因岩浆侵入,形成了岩层②,④是上覆沉积层,形成最晚,故B正确,A、C、D错误。 答案:B 6.与1980年相比,图示区域2000年(  ) A.河流含沙量增大 B.坡面径流量增加 C.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 D.坡面下渗量增加 解析:读图,与1980年相比,图示区域2000年植被覆盖率提高了,水土流失减少,河流泥沙含量减少,故A错误;下渗增多,径流量减少,故B错误,D正确;森林有涵养水源的功能,水位季节变化小,故C错误。 答案:D 下图为内蒙古某旗及相关景观示意图,该地在距今1万至300万年期间为冰雪覆盖,景观处岩层基本上由花岗岩组成。据此完成7~8题。 7.图中平顶山刃脊、角峰地貌的形成原因是(  ) A.流水侵蚀  B.冰川侵蚀 C.风力侵蚀 D.冰川堆积 解析:刃脊、角峰地貌是冰川侵蚀地貌,而该地在距今1万至300万年期间为冰雪覆盖,故B对。 答案:B 8.北大山石林是由平顶山地貌演变而成的,其演变(  ) A.受流水的化学侵蚀作用 B.反映北大山所受的断裂作用强于平顶山 C.由地震的崩塌作用造成  D.反映北大山地势和纬度高,更易被侵蚀 解析:流水的化学侵蚀主要发生在石灰岩地区,而北大山石林主要是花岗岩,所以A错;断裂作用形成的是裂谷或断层,地震崩塌作用形成的地貌都会有棱角锋锐的岩石,图示岩石明显是外力侵蚀形成, B、C错;外力侵蚀作用在地势高处表现的更明显,在低洼处表现为沉积作用,结合图示位置,可知北大山地势和纬度较高,故更易被侵蚀,D对。 答案:D 9.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Ⅰ、Ⅱ、Ⅲ代表地质环境,箭头线代表地质过程。有关地质环境和过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I——变质环境  ①——沉积作用 B.Ⅱ——熔融环境 ③——重熔再生作用 C.Ⅲ——变质环境 ⑤——变质作用 D.Ⅱ——沉积环境 ②——重熔再生作用 解析:该图示的突破点在于形成岩浆岩的只能是岩浆冷却凝固形成,所以Ⅱ——熔融环境,②——重熔再生作用,③——冷却凝固,I——沉积环境,形成沉积岩, ①——沉积固结成岩作用,Ⅲ——变质环境,⑤——变质作用,故答案选C。 答案:C 图甲为黄山“猴子观海”景观图,“猴子”由花岗岩组成,独居峰顶,静观山下云海。图乙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10~11题。   10.“猴子”的岩石按成因属于图乙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