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7、长城
教学目标:1、正确认识、读写本课生字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4、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课时计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了解图意。
⑴介绍长城770——公元前476)时期,那时各诸侯国为了互相防御,都在自己的境内地势险要的地方修筑长城。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为防御北方匈奴贵族的入侵,将各个诸侯国的长城连接起来并将其延长,号称万里长城。以后各个朝代,都对长城进行拉修建。因此可以说长城是我国古代人民在兵器还不发达的情况下,为拉抵御外族入侵而建筑的军事建筑。观察彩图。这两幅图的观察点有什不同?(上面一幅是远景,下面一幅是近景。)长城修筑在什地方?(崇山峻岭之间)从画面上可以看出长城有什特点?(长和高大)。想一想,课文各节分别讲内容新词。山峻岭嘉峪关 气魄教师讲解2)看图理解说说课文各节的内容。(第一节讲长城的长;第二节讲长城的高大坚固;第三节讲长城是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的结晶;第四节讲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奇迹。)说说怎样给各节编一小标题。1)一条“龙”(2)“高大坚固”;(3)结晶;(4)奇迹。或启发学生以课文结构为线索列出小标题:总貌;构造;联想;地位)1 、揭题:据有幸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介绍,在月球上用肉眼看地球,能看见的建筑物只有一座,那就是我国的长城。长城以其雄姿和壮美,深深地吸引着中外游客,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今天我们再次和作者一起去游览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板书课题《长城》,指导学生自豪与深情地读课题。)
二、重点赏析深入读——品味长城
1 、学生自读自悟,深入阅读课文,体味文中的哪些词句给你了很深的感悟。
2 、交流阅读感受,品味、感悟、体会,并指导朗读。
(1):远看长城,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2):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垛子,……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
1 、假如你登上了长城,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巨大的石条,看到高大坚固的城墙绵延起伏,领略着长城巧妙的设计,你会想起什么?
( 讨论后归结到:修长城的古代劳动人民。)
2 、默读第三自然段,想想古代劳动人民修长城的艰难有哪些? ? 智慧体现在哪里? ( )
3、这段第三句中的“凝结”是什么意思?“才”是什么意思?4 、创设情境
想象古代劳动人民的劳动场景:逶迤绵延的山峰记录了勤劳勇敢的古代劳动人民一个个坚实的足印,辽阔无边的天空记录了聪明智慧的古代劳动人民一声声粗重的呼吸,一曲曲嘹亮的号子。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5 、指导感情朗读。(要求读出劳动的艰辛,读出非凡的创造,读出由衷的赞叹。)
6 、小结: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奇迹”? 1 、通读全文引发学生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敬佩,激发民族自豪感。2 、心里话大声说。高呼对长城的由衷赞美。
3 、2008 1 、自主交流搜集的有关长城的传说、故事、歌曲、图片资料,如:毛主席词中名句“不到长城非好汉”,传说故事《孟姜女哭长城》等。教师适当追问资料搜集的办法,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多搜集相关资料。
2 、读一读“资料袋”,激发探究兴趣。建议学生自主或小组合作在课外去搜集资料,建立专用的资料袋,为后面课文及语文园地的学习作准备。
六、作业
板书设计
长 城
远景:像一条长龙
观察长城
近景:高大坚固垛子-----王口、射口-----互相呼应颐和园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长廊、柱子、神清气爽、建筑、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葱郁、掩映、朱红、隐隐约约、堤岸、雕刻、狮子、姿态不一”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4、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课前准备:熟读课文,自学生字词,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及图片。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导入1、颐和园在什么地方?(在北京西郊。)预习了课文,记住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点?、检查生字读音: 指导读准: 平舌音(栽 zāi 葱 cōng) 翘舌音(朱 zhū) 前鼻音(殿 diàn) 后鼻音(廊 láng 爽 shuǎng 葱 cōng)。、开火车朗读课文: 每人读一个自然段。读后适当评议,重点纠正读错字和读破句的地方。二、初步理解课文内容1、默读课文:弄清作者游览颐和园的顺序和颐和园主要景点的方位;再看课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