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38与青霉素类.ppt

  1. 1、本文档共5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7年整理】38与青霉素类

第三十六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青霉素类 头孢菌素类 非典型β-内酰胺类 青霉素类 青霉素是抗菌素的一种,是从青霉菌培养液中提制的药物,是第一种能够治疗人类疾病的抗生素。 青霉素的发现者是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 青霉素发现的历史 1928年苏格兰细菌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 一、天然青霉素 青霉素 是从青霉菌培养液中提取,培养液中含有F、G、X、K和双氢F五种成分。 青霉素G (penicillin G,盘尼西林) 性质稳定,吸收率高,作用强,产量高,具有临床应用和生产价值,即我们通常所说的青霉素,因其侧链为苄基,也称苄青霉素(benzyl penicillin)。 ? 青霉素结构 青霉素(penicillin) 又称苄青霉素、青霉素G从青霉菌培养液中提得。青霉素钾或钠盐得干燥粉末性状稳定,可在室温中保持数年而保留抗菌活性 【理化特性】 结晶性白色粉末,室温稳定 水溶液不稳定,遇酸分解,故口服易破坏,肌注吸收迅速、完全。——临用前配制 易被酸、碱、醇和金属离子破坏 ——用注射用水或等渗氯化钠注射液溶解 ——严禁与碱性药液如NaHCO3、氨茶碱配伍 (1)采用复合混悬剂 如普鲁卡因青霉素,苄星青霉素(长效西林);肌注后在注射部位缓慢溶解吸收,可维持数天。但血药浓度低,只用于轻症病人或风湿病患者预防细菌感染。 (2)合用丙磺舒发生竞争性抑制 使青霉素血浆浓度及疗效增强,维持时间延长 。 抗菌作用机制—— 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细菌细胞壁的功能 细菌细胞壁的基础成分—— 胞壁粘肽(由N-乙酰葡萄糖 胺和与十肽相连的N-乙酰胞壁酸重 复交叉联结而成)。 细胞壁主要成份是胞壁粘肽 1. 胞壁内粘肽前体形成 2. 胞浆膜上现性多糖链联接 3. 胞膜外转肽,交叉联接 G+细菌,50-100分子厚 G-细菌,1-2个分子厚 青霉素结合蛋白具有转肽酶功能,催化转肽反应,使末端D-丙氨酸脱落并与临近多肽形成交叉连接,从而使细胞壁结构坚韧。 [抗菌作用机制] 1.结合PBPs—转肽酶失活—胞壁缺损 青霉素分子中的β-内酰胺环的酰胺键能选择性与转肽酶结合,将此酶乙酰化失活,抑制转肽酶的转肽作用,从而阻碍了胞质膜外粘肽交叉联接。致细胞壁缺损,而失去保护屏障,由于菌体内渗透压高,在等渗环境水分不断渗入,致细胞肿胀、变形。 2. 活化胞壁自溶酶—菌体细胞裂解 同时使细菌细胞壁中的自溶酶抑制剂失活,使自溶酶活化,导致菌体细胞裂解。 作用特点; 1、青霉素对处于繁殖期正大量合成的细胞壁的细菌作用强,对已合成细胞壁处于静止期者作用弱,故称繁殖期杀菌剂。 2、哺乳动物和真菌,无细胞壁,故对人类毒性小,对真菌感染无效。 3、G+菌富含细胞壁,故青霉素对G+菌效果好, 4、G-几乎无效——窄谱 [耐药性] 1.天然耐药:PBPs结构差异 2.获得耐药:不同菌株间PBP基因对等重组产生可降低抗生素的高分子量PBPs而获得耐药。 3.屏障作用:G-菌胞壁外膜的脂质双分子层。不同菌外膜上孔蛋白的数量及大小不同,也影响β-内酰胺类的敏感性。 4. 产生β-内酰胺酶:水解失活β-内酰胺。 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均有水解作用。 青霉素是治疗白喉、破伤风、炭疽、气性坏疽、鼠咬热、螺旋体病如钩端螺旋体、梅毒螺旋体、回归热螺旋体病及放线菌病的首选药。 不宜用于流脑的预防 青霉素G SD 利福平 已知流行株对青霉素类敏感时可用SD或SMZ,耐SD株宜用利福平。 不良反应 1. 局部刺激症状 如注射部位疼痛、红肿、硬结等,以钾盐为重,钾盐大量静注易致高钾血症。 2. 过敏反应 发生率高,皮肤过敏反应、血清病样反应多见 症 状 中枢神经系统:意识障碍、四肢麻木、抽搐、失语、瘫痪、大小便失禁,甚至昏迷。 呼吸系统:胸闷、喉头堵塞感,继而呼吸困难,紫绀。 循环系统:皮肤苍白、紫绀、四肢发凉、血压下降。 皮肤:常有荨麻疹、瘙痒。 消化系统:恶心、呕吐、腹泻、甚至发生剧烈绞痛。 原 因 青霉素本身几及其降解产物青霉噻唑蛋白,青霉烯酸聚合物,与血中蛋白质结合后成为全抗原,诱导机体产生IgG、IgM、IgE各种抗体等,该抗体可吸附于肥大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表面,当再次接触同一抗原时,在数秒钟内,由抗原活化的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及其它化学介质而导致速发型过敏反应。 抢 救 停药; 皮下或肌内注射0.1% 肾上腺素 0.5-1.0mg,症状未明显缓解者每隔约30分钟重复注射一次; 严重者稀释后缓慢静注,必要时给予糖皮质激素、H1

文档评论(0)

liwenhua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