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铁4号线工程上海体育馆站换乘方案设计论文.docVIP

上海地铁4号线工程上海体育馆站换乘方案设计论文.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上海地铁4号线工程上海体育馆站换乘方案设计论文.doc

  上海地铁4号线工程上海体育馆站换乘方案设计论文 提 要:在上海闹市区,地铁4号线线路将穿越已建地铁1号线上体馆车站,以实现两线站台T型换乘。项目关键是有效换乘及穿越施工方案安全可行。设置换乘自动扶梯及共享站厅层,提高换乘效率;仔细分析原车站在穿越施工中的沉降与抗沉降因素,提出多重安全措施,使穿越更有把握。 关键词:地铁4号线T型换乘穿越已建结构 Abstract: I In Shanghai do Station of Metro Line 1 to achieve the T interchange. Since the high efficiency interchange and the crossover tunneling are the tprove the interchange efficiency, a pair of escalator is to be equipped and one concourse is to be shared by either line. To make the crossover tunneling more assured,.freelent and resistance to settlement are carefully analyzed ultisafety measures put for,宽22m,上覆土2m,底板埋深14.4m,坐落在⑤1层灰色粉砂土上;其下21.0~26.9m是⑤2层灰色软质粘土,再下面是⑤3层灰色粘土。该车站以800mm厚、26.0m深的地下连续墙作围护结构,墙趾处采用了注浆加固,隔水效果较好,在施工期间仅采用了坑内降水。结构顶板厚700mm,底板厚1000mm,内衬墙350mm厚,与地下连续墙共同受力。该车站在漕溪北路零陵路丁字路口处共有三个出入口,其中两个出入口将给本换乘段施工带来影响。 该车站东侧有上海体育馆,西侧毗邻华亭宾馆和漕溪北路高层住宅群,各高层之间净距为25m,20世纪70年代初建成。另外,车站上面有高架道路,东、西两侧交通相当繁忙;道路下面有大量的地下管线,在本换乘段东侧有φ500、φ700煤气管各一根、φ700雨水管一根、35kV电缆及若干上水管与电话电缆;西侧除有许多一般的管线外,还有30路国际通信电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地铁4号线线路将从该车站下穿过,形成与地铁1号线车站的站台直接换乘节点,并在地下一层与地铁1号线车站形成共享站厅层。 1.2 目标与任务 虽然,当初该站的建设并未为本换乘节点做任何预留措施,但是,要真正使本换乘节点在今后发挥正常的换乘功能,我们仍然有责任去发掘一切工程可行的方案,并努力将其付诸实施。出于这样的思考,本方案的设计,始终是围绕着换乘节点的设计优化与工程可行性这两个重点及其相结合而展开的。因此,诸如:提高站台之间的换乘通过能力、缩短换乘距离、共享站厅层与出入口、提高换乘服务水平与施工期间如何保证地铁1号线的正常运营、保证漕溪北路高层的安全、避免或减少对地面交通及地下管线的影响等等因素都是被综合在一起来考虑的。 本项目的中心点是穿越没有预留措施的地铁车站并形成换乘节点,这在国内还是首例;而项目的实施又有如此多的环境约束条件,这在工程设计、施工领域内也是极富挑战性的;对于城市地下轨道交通规划如何去适应现代城市的高速发展,本项目的实施将提供一种新的解决办法,具有开创性的价值,所以,它又是极有意义的。 1.3 设计宗旨 以人为本、安全可行。 1.4 存在矛盾 (1) 节点换乘通过能力与上、下行线间距及漕溪北路两栋高层之间距离的矛盾; (2) 穿越原车站所需的有利施工空间与地面交通、地下管线及地下障碍的矛盾; (3) 穿越施工、原结构地基卸载、原车站结构保护及地铁正常营运的矛盾。 1.5 基本对策 一家有难,多家分担;化集中的风险施工为分散的常规施工。 2 线路方案 地铁4号线线路由东向西,经过该车站(14m站台)时,线间距由17.2m缩至12.0m,在穿越漕溪北路两栋高层时盾构外侧与高层桩基之间的净距约为1.7m。由于利用了上、下行线路曲线先后起弧的办法,使换乘交点处的线间距达16.5m,从而为建筑专业在换乘节点处布置上、下行自动扶梯、提高换乘通过能力创造了空间条件。 2.1 西侧方案 取消西侧盾构工作井。当盾构到达原车站地下墙时,拆除盾构内主要设备,加强原盾壳,在盾壳内向外作法向劈裂注桨或水平冰冻法地基加固,然后拆除大刀盘,用月牙形钢板封堵楔形缺口(由于非正交相接)。在原地下墙上植筋,用高性能混凝土将盾壳内无管片区间一次浇筑成圆衬砌。待混凝土达到强度后,与来自东侧的作业同步,分步凿除洞口原西侧地下墙,用钢板衬加强洞口连接并作防水处理。 2.1.1方案特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