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病毒性肝炎.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4.病毒性肝炎创新

病毒性肝炎的定义 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一组全身性传染病。目前按病原学明确分类的有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五型肝炎病毒。各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相似,以疲乏、食欲减退、厌油、肝功能异常为主,部分病例出现黄疸。甲型和戊型主要表现为急性感染,经粪-口途径传播;乙型、丙型、丁型多呈慢性感染,少数病例可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细胞痛,主要经血液、体液等胃肠外途径传播。 病毒性肝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病毒性肝炎的病原体是肝炎病毒,目前已证实甲、乙,丙、丁、戊五型肝炎病毒是病毒性肝炎的致病因子。庚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G vl rus或GB virus-C,HGV/GBV-C)、输血传播病毒( transfusion transrnitted virus,TTV)和Sen病毒(Sen virus,SENV)是否引起肝炎尚未有定论。不排除仍有未发现的肝炎病毒存在。巨细胞病毒、EB病毒、单纯疱疹病毒、风疹病毒、黄热病毒、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冠状病毒等感染亦可引起肝脏炎症,但这些病毒所致的肝炎是全身感染的一部分,不包括在“病毒性肝炎”的范畴内。 1 甲型肝炎病毒 甲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A virus,HAV)是1973年由Feinstone等应用免疫电镜方法在急性肝炎病人的粪便中发现的,1987年获得HAV全长核苷酸序列。1981年HAV归类为肠道病毒属72型,但由于其在生化、生物物理和分子生物学的特征与肠道病毒有所不同,1993年将HAV归类于微小RNA病毒科(Picornaviridae)中的嗜肝RNA病毒属(Heparnavirus),该属仅有HAV一个种。 HAV呈球形,直径27~32nm,无包膜,由32个亚单位结构(称为壳粒)组成20面对称体颗粒。电镜下见实心和空心两种颗粒,实心颗粒为完整的HAV,有传染性;空心颗粒为未成熟的不含RNA的颗粒,具有抗原性,但无传染性。 HAV基因组为单股线状RNA,全长由7478个核苷酸组成。根据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HAV可分为7个基因型,其中Ⅰ、Ⅱ、Ⅲ、Ⅶ型来自人类,Ⅳ、Ⅴ、Ⅵ型来自猿猴。目前我国已分离的HAV均为Ⅰ型。在血清型方面,能感染人的血清型只有1个,因此只有1个抗原抗体系统,感染后早期产生IgM型抗体,是近期感染的标志,一般持续8~12周,少数可延续6个月,IgG型抗体则是过去感染的标志,可长期存在。 许多灵长类动物,如黑猩猩、狨猴、狒狒、恒河猴、猕猴、短尾猴等均对HAV易感。1979年Provost等在狨猴原代肝细胞中培养HAV获得成功。目前体外培养主要用亚历山大( Alexander)肝癌细胞、二倍体成纤维细胞、猴肾细胞和Vero细胞等,细胞培养中HAV生长复制缓慢,接种后约需4周才可检出抗原。滴度低,很少释放到细胞外,一般不引起细胞病变,经多次传代后,HAV的致病性大大减弱甚至消失,据此已制备出HAV减毒活疫苗。 HAV对外界抵抗力较强,耐酸碱,室温下可生存1周,干粪中25℃能生存30天,在贝壳类动物、污水、淡水、海水、泥土中能生存数月。能耐受60℃ 30分钟。80℃ 5分钟或100℃1分钟才能完全使之灭活。在-70~-20℃数年后仍有感染力,在甘油内-80℃可长期保存。对有机溶剂较为耐受,在4℃ 20% 乙醚中放置24小时仍稳定。对紫外线、氯、甲醛等敏感。 2 乙型肝炎病毒 1965年Blumberg等报道澳大利亚抗原,1967年Krugman等发现澳大利亚抗原与肝炎有关,故称其为肝炎相关抗原(hepatitis associated antigen,HAA),197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命名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1970年Dane等在电镜下发现乙型肝炎病毒完整颗粒,称为Dane颗粒。1979年Galibert测定了乙型肝炎病毒全基因组序列。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是嗜肝DNA病毒科(Hepadnaviridae)正嗜肝DNA病毒属(Orthohepadnavirus)的一员,该属其他成员包括土拨鼠肝炎病毒(Woodchuck hepatitis virus,WHV)及地松鼠肝炎病毒( Dround squirrel hepatitis virus,GSHV)。鸭乙型肝炎病毒 (Duck hepatitis B virus,DHBV)则是同科中禽嗜肝DNA病毒属(Avihepadnavirus)的一员。 形态及生物学特性: 在电镜下观察,HBV感染者血清中存在三种形式的颗粒: 大球形颗粒,为完整的HBV颗粒,又名Dane颗粒,直径42nm,由包膜与核心组成。包膜厚7nm,内含HBsAg、糖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