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sclENcE
渗soclAL
论沦陷区文学中的颓废叙事
冯 昊
[摘 要]曰伪当局残酷管制下的沦陷区是一个“难以言说”的空间,弥漫着恐惧的氛围,沦陷区文学真实
而曲折地反映出时间断裂、生存困境、身份危机下沦陷区人们的种种颓废状态,并呈现出伴随着恐惧心理和文化
焦虑的颓废特征。在多重原因影响下形成的沦陷区文学颓废叙事反映了恐惧背景下沦陷区人们困窘的人生挣
扎,透露出难以言说的精神苦痛甚至绝望心态。
[关键词]沦陷区文学;颓废叙事;恐惧心理;身份危机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4ZDB081);江西省社会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项目
(15WX03);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12YB094)
【作者简介)冯吴,文学博士,江西师范大学当代形态文艺学研究中心、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江西
南昌330000)。
(中图分类号]12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6198(2015)05—0227—07
无论是作为一种现代美学思想的自然扩张,或 首先,这种颓废表现在沦陷区文学中乡土的废
者是作为中国现代文学进化的需求,西方“颓废” 墟题材方面。沦陷区文学中关于荒村、古城、废园、
艺术引入中国后,有了相当的影响,并与中国文化 老宅等题材的作品特别多,故乡犹如故国,怀旧即
语境相融发生了变异。由于日伪的高压统治,沦陷 是寻根,人们希望通过记忆寻求惨淡生命的温暖慰
区处在一个非常动荡的状态。生活在一个“难以 藉,然而,在绝望的人们看来,或者废墟更能恰当表
言说”的空间,沦陷区人们在压抑状态下普遍存在 达出内心的悲伤和他们对流逝时间的无奈。“漫
对历史延续、生存境况、身份认同、民族前景甚至文 天的胡沙遮着千古大梦,/倦懒的时光凝着了/你这
化皈依有着深刻的悲观体验,这种体验反映在沦陷 梦的化石,北京啊!/你这让时代掩埋了的/化石的
区文学中显示出浓厚的颓废色彩。 苍龙。//槐花开了又落了,/牡丹开了又落了,/多
么长的梦,/多么寂寞的梦的啊,/正阳门垂首无
一、时间体验与乡土叙事
言;/空怅望/一年一度的东风。”[2]这是成弦笔下
沦陷区文学中有关乡土的作品众多,这既有因 的北京,是一个梦不能醒来,没有力量、没有生命力
异族侵略带来的生存威胁,唤起沦陷区人们对自身 的北京,这里面沉淀着诗人对民族颓败命运的感
传统,尤其是对故土的深切回忆和对故人的强烈感 伤。悲伤之情几乎成了一部分沦陷区乡土作品的
情的原因;也有通过民族风俗民情的真实描写抵制 情感特征,如吴瑛《墟园》、袁犀《废园》、沙里的
异族文化殖民,表现了对民族命运深深的忧虑。然 《土》、师陀的《果园城记》等,它们或是哀悼故园日
而,并不是所有的这类作品都充满着抵抗的力量和 渐荒芜颓败的悲凉景象;或是勾勒“‘活在昨天’的
精神归属感。如纪果庵在《林渊杂记》就说自己 宗法制小城”充满“没落感和悲剧感”的命运[3]。
“近来写乡愁的文字渐渐多了,大约也应属于清淡 故国家园衰败的痛切中寄寓了无家之人的深切落
一类,至少是没有前进思想的,说得更不好听一点, 寞之感,流露出世纪末情绪。
就是颓废”…1。 其次,这种颓废表现在人们对时间断裂的感受
方面。马泰·卡林内斯库将颓废看作是“时间的 声,/江岸的芦荻/连头颅也愁得斑白的了。”[9]短
破坏性和没落的宿命”[4],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辽西山地传统景观建筑中的文学意蕴美.pdf
- 领导干部应注重提高决策思维艺术.pdf
- 领会生活与具体哲学——海德格尔实际性诠释学的发生史及意义.pdf
- 鲁西北民俗艺术视觉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以聊城地区为例.pdf
- 陆机艺术美学思想的多维度阐释.pdf
- 陆九渊哲学中的“本心”概念辨析.pdf
- 论"全民艺术普及"语境中的文化馆艺术培训.pdf
- 论"艺术学理论"的学科属性与专业建设.pdf
- 论“巴黎手稿”研究中大唯物史观哲学视野的缺失.pdf
- 论“二冯”对船山哲学思想的研究.pdf
- 论逻各斯在哲学与神学中的异同--以赫拉克利特与斐洛的逻各斯概念为例.pdf
- 论绿色生态经济园区的艺术景观表现.pdf
- 论马克思"消灭哲学"的真正所指——从消灭异化谈起.pdf
- 论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pdf
- 论马克思的哲学观的基本原则——基于哲学与现实关系问题的视角.pdf
- 论马克思对费尔巴哈感性概念的超越--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例.pdf
- 论马克思对哲学看法的转变.pdf
- 论茅盾“文学生活”与书法文化的关联.pdf
- 论美国犹太文学的传承与超越——以索尔·贝娄、伯纳德·马拉默德和菲利普·罗斯为例.pdf
- 论孟子哲学中的“自我”——基于冯契“平民化自由人格”理论的理解.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