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红十字会起源的本土化途径与晚清义赈论文.doc
中国红十字会起源的本土化途径与晚清义赈论文
近数年来,特别由于美国学者卡罗琳·里夫斯(Caroline Beth Reeves)以及中国学者闵杰、周秋光、张建俅和池子华等人的出色研究1,使我们对于中国红十字会早期历史的了解向前推进了一大步。这些学者大都注意到,在作为舶来品的红十字会被中国社会最初接受的过程中,中国本土资源具有某种基础性作用。例如,闵杰较早地明确指出,“在红十字会传入之前,中国已经具有相当普及的社会救济组织.freelercy: The Chinese Red Cross Society, 1900—1937, unpublished PhD dissertation, Harvard University, 1998;闵杰:《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录(第二卷)》,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181—186、369—374页;周秋光:《晚清时期的中国红十字会述论》,《近代史研究》2000年第3期;张建俅:《中国红十字会的起源(1904——1912)》,《政大史粹》第2期,2000年;池子华:《红十字与近代中国》,安徽人民出版社2004年。另外,孙柏秋主编的《百年红十字》(安徽人民出版社2003年)一书对于中国红十字会早期历史的揭示之所以比先前大有进步,是因为其主要著述者是池子华。
2 闵杰:《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录》(第二卷),181—183页。
3 周秋光:《晚清时期的中国红十字会述论》,载《近代史研究》2000年第3期。
4 民国时期的表述见行政院新闻局:《中国红十字会》,1936年印行,1页。新中国时期的表述主要见中国红十字总会编:《红十字与我国》,1981年,30页;中国红十字总会编:《中国红十字会的九十年》,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4年,4—5页;孙柏秋主编:《百年红十字》,安徽人民出版社2003年,23页。
5 《申报》,上海书店1982年影印本,76册347页,光绪三十年正月十九日。
6 孙中山:《〈红十字会救伤第一法〉译序》,《孙中山全集》,中华书局1981年,第1卷,108页。
7 “大坂商人孙淦呈请裕钦使转咨总署奏设红十字会禀”,见《时务报》,台北文海出版社1964年影印本,总第3722—3724页。
8 “红十字会说”、“接录红十字会说”,见《申报》60册550、558页,光绪二十四年十月初三、初四日。
9 李顺民:《从保和会的参与看清末外交现代化的努力》。转引自张建俅:《中国红十字会的起源(1904—1912)》,载《政大史粹》2000年第二期。
10 “使俄杨儒奏遵赴和蘭画押请补签日来弗原议并筹办救生善会折”,见《清季外交史料》,台北文海出版社1964年影印本,卷141,总第2405—2407页。
11 “创兴红十字会说”,见《申报》59册49页,光绪二十四年闰三月十九日。
12 “中国亟宜创兴红十字会说”,见《申报》61册601页,光绪二十五年三月初一日。
13 “照录中国施医局章程”,《中外日报》,光绪二十五年三月二十六日。转引自闵杰前引文。
14 李文海主编:《清史编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十二卷,228页。
15 《申报》66册46页,光绪二十六年八月十六日。
16 “致王晋叔、倪锡畴”,见《救济文牍》,苏省刷印局光绪三十三年刻本,卷四,页六。
17 《申报》66册266页,光绪二十六年闰八月二十三日。
18 《申报》66册64页,光绪二十六年八月十九日。
19 《申报》66册449页,光绪二十六年九月二十四日。
20 《申报》66册58、130页,光绪二十六年八月十八、八月三十日。
21 《申报》66册82页,光绪二十六年八月二十二日;又见《救济文牍》卷三,页一至二。
22 《申报》66册416页,光绪二十六年九月十九日。
23 《申报》66册212页,光绪二十六年闰八月十四日。
24 《申报》66册395页,光绪二十六年九月十五日。
25 《申报》66册263页,光绪二十六年闰八月二十二日。
26 《申报》66册335页,光绪二十六年九月初五日。
27 《申报》66册100页,光绪二十六年八月二十五日。
28 《申报》66册146页,光绪二十六年闰八月初三日。
29 陆树藩:《救济日记》,光绪三十三年刻本。
30 《申报》66册112页,光绪二十六年八月二十七日。
31 《申报》66册209页,光绪二十六年闰八月十三日。
32 “筹创中国红十字会启”,《救济文牍》,卷一,页四十一。
33 “拟办天津工艺局启”,《救济文牍》卷一,页十九。
34 “戴鸿慈奏稿”,《义和团运动——盛宣怀档案资料选辑之七》,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676页。
35 周秋光:《晚清时期的中国红十字会述论》,载《近代史研究》2000年第3期。
36 闵杰:《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录》(第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