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苏州PK东莞,致命的模仿(转自天涯论坛)
/publicforum/content/develop/1/363228.shtml自苏州王荣来到深圳之后,很多人拿苏州与深圳相比,其实苏州与深圳根本就没有可比之处,除了新闻界的哗众取宠,大部分是在随声附和了,苏州真正的对手,还是东莞。 90年代初,南方却已经在轰隆的打桩机声里做着美梦,漫天起舞的灰尘飘落于珠江之上,那个时候的东莞,已经沉浸于金钱的狂想之中了。相比之下,苏州还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江南女子,而东莞则是个欲望强烈、满面黝黑的南方汉子。 90年代初,在西部的一些城市里,偶尔的繁华在缓慢伸展的指尖里流淌! 90年代初,北方的大都会锈迹斑斑、朔风卷过的天空苍白而寂寞。 90年代初,更有东方气质的是江浙的一些小城,安静得能听见树叶凋落的声音!走在青石砖铺成的小巷子里,寥落的诗意在河边的流水里卷起涟漪。这时候的苏州,仍然沉浸在天堂的旖旎幻想里,丝竹般的声音从写意的烟雨里传来——那是多么冷清而高傲的感觉,完全可以触摸到那历史时空里女子的柔嫩如水。 那时候的苏州,其实过得也非常的殷实丰厚,让人侧目的“苏南模式”让温州都艳羡不已,那是一种内生型的经济模式,大家坐在家里编织着花蓝也可以过日子。此时的东莞,却走的完全是另外一种模式,就是后来名动天下的“东莞模式”,这种模式引导着中国新一轮的经济增长。 所谓“东莞模式”——由当地提供土地、甚至是已建成的标准厂房,由中国内地四川、两湖等省提供廉价劳动力,港资台资外资提供资金、设备、技术和管理,这是一种非常奇异的组合模式。在美国人看来好像是“空手套白狼”,在俄罗斯人看来纯粹是让自己的国民被别人剥削,在德国人看来这是用千万年的环境换取十年的GDP增长……大部分的国家对这种模式从惊奇到赞叹,从赞叹到惊喜,再从惊喜到怀疑,再从怀疑到不屑。特别是到了2008年之后,时尚而新锐的“东莞模式”再也没人提了,很多人在争论的是东莞会不会成为一座空城。 这种模式有三大特点,可总结为“三外模式”:外科手术式植入、外资主导、外向型。外科手术式植入,指整个工业体系是从外部直接强行插入的,而非该地区自己的肌体内自发生长的、与该地区本土的文化、经济有血肉联系的产业体。细细想来,这样直接“插入”的模式虽然有短暂而强烈的快感,但产生的疼痛以及可能引发的淋病梅毒也是有可能的,现在看来,不仅是梅毒,还有可能是AIDS。这种模式像游牧民族一样逐水而居,而且由于其“蒙古包”是组装式的,迁移起来也很方便容易,嫖客从来就不是忠贞的,那些外国人就更不有说了。外资主导就不用说了,因为中国缺少资金和产业经验,产业投资需要由外资来投入,具体到东莞来说,台资的聚集是其一大特点;外向型,是指其主要的部件等从外部进口、产品也主要是打外销市场,这也是珠三角在金融危机中受创最重的原因。在这一模式中,产业的利润主要由外资收获,地方获得的是税收、租金、对服务业发展的拉动,以及,似乎凭空获得了一个产业体系;外来工则赚到少得可怜的工资。 很长时间以来,珠三角一直在GDP的高速增长享受着荣耀的快意,但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发现,这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增长模式,受伤害的是子孙万代,而外国人在享受我们的廉价商品时,还义愤填膺的说我们夺去了他们的“劳动权”,天理何在,公理何在,美欧这些“猴子”真是不好伺候。但这些都可以理解,毕竟非我族类,其心必异,问题是我们自己的一些城市没有紧密合作,反而互下黑脚,这就出现了问题。最典型的正是苏州与东莞的竞争——同样的外向型经济,同样的外资主导,同样的手术式切入。结果是两地相互压价,出口打成一团,中国在这方面不像犹太人,有默契的道德原则与商业准则,再看人家百事可起与可口可起,打得头破血流,但绝不会在价格战上动真刀真枪,肯德基与麦当劳的鸡腿,争来争去N多年利润铁打不动,而东莞与苏州的殊死搏杀,标准的中国式窝里斗,而且没有任何价格与价值的底线,最终是整个中国出口产品利润降低,而美国山姆在地球的另一边享受着我们的“廉价劳动”,还时不时指点与指责一番,我在东莞听得最多的话之一就是,最讨厌的就是江浙人,往死里压价,把整个市场都做烂了。 东莞产生这种模式可以原谅,因为东莞原本没有任何基础,南方这些洗脚上田的农民从未接受过工业化的洗礼,当年的东莞穷得像现在的贵州农村,可以说像一棵多年也未开花的枯树,外资嫁接可以让这“残花败柳”长得更为茂盛,但是苏州的“东莞化”却值得商榷,苏州本来是一根好苗子,没有必要非得将自己砍了再结个“富士山苹果”出来。在90年代中期前,以苏州为代表的“苏南模式”是一个十分健康的经济体,国有经济、乡镇经济与外资经济三分天下,当地的家电产业以长城电扇、香雪海冰箱为代表,曾经有过“四大名旦”的说法,就连不起眼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