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善养生,难为大医.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不善养生,难为大医创新

不善养生,难为大医 马烈光 大 医 古今中医的追求,孙思邈《大医精诚》一篇中概括为“至精至诚 ”; “大医”:医理医术至深至精,医风医德至诚至善,缺一不可; 无论精“艺”,还是诚“德”,必须“善养生”; 不善养生,难为大医。 一、从古今大医之龄来看 先贤大医多长寿 葛 洪 81 巢元方 81 孙思邈 101 孟 诜 92 王 冰 94 钱 乙 82 陈自明 81 万 全 97 杨济时 98 张景岳 77 薛 雪 89 喻 昌 81 叶天士 79 徐大椿 79 吴鞠通 79 赵学敏 76 … … … 今之国医大师多长寿 已故者如:朱良春98岁、李玉奇94岁、陈莘农94岁、何任91岁、陆广莘88岁、王玉川93岁等。 健在者如:邓铁涛100岁、李辅仁97岁、李克光95岁、张琪94岁、李振华92岁、吴咸中91岁、张灿玾88岁等。 二、从医学本身来看 思考一下 医疗之基本目的是维护健康还是消灭疾病? 医生这一职业最终目标是保健还是疗疾? 是否有更高的目标? 医学的目的? 20世纪末的《巴黎宣言》提出: 好的医生应该是使人不生病,而不是能把病治好的医生; 医学不仅是关于疾病的科学,更应该是关于健康的科学。 《素问·八正神明论》曰:“上工救其萌牙……下工救其已成,救其已败。” 说明中医在其源头时就已经将医疗目的定位于养生以“治未病”,能治未病才是“上工”和“大医”。 医道、医技与医工、医圣 我国文化崇尚“技近乎道”; 中医称医技与称医道有很大不同; 相应地,掌握医技者,古人称为“医工”,“工”,工匠而已; 掌握医道者,可称“医圣”、“医王”; 不善养生,止于“医技”、“医工”,难称“医道”、“医圣”。 《黄帝内经》之“真、至、圣、贤” 真人提挈天地,独立守神; 至人去世离俗,积精全神; 圣人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 最低层次的贤人,辨列星辰,将从上古,合同于道。 经典对圣贤的论述角度,都是养生。 三、从医生之素养来看 养生实贯穿于出生前、出生后,病前、病中、病后,养生之学何止仅研究病前摄养、预防保健这一小小范畴。 合则谓养生学,散则在几乎所有中医其他分支学科之中。 即使是专注临床之医工,无论从事何科,若缺乏相应的养生学素养,都是不全面的,何以为大医? 养德、养生无二术 德艺双馨才能称“大医”; “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做好养生,可得健康,其中包括心理健康、道德健康; 做好养生,可培养精诚心和大医德。 四、从大医的时代责任来看 近些年国家越加重视养生 习主席: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6月); 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的通知(2月,大力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是其重点任务之一);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的通知(2015年4月) 五、从大医对健康的需求来看 成大医者,皆需从己身做起,才能担负得起“性命相托”; 高明的中医医技形成,要经过长久的临床实践经验积累; 中医师讲究“卖相”; 大医之路上,事务繁杂,没有健康的体魄和过人的精力,难以应付。 国医大师评选标准 1.医德高尚,获得社会广泛赞誉; 2.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发展中医药事业做出突出贡献; 3.中医药理论造诣深厚,学术成就卓越,学术思想独到,在行业内具有重大影响; 4.从事中医药临床工作50年以上,具有主任医师职称,临床经验丰富,医术精湛,疗效特别显著,在群众中享有很高声誉; 5.无私传授独到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积极培养学术继承人。 风正、艺精、寿长 命久才能学久; 善养才能艺长; 保身才能医人; 形健才能服众; 寿高才能扬名。 小 结 欲为大医者,必当先保己身,正养生之心态、究养生之学术、行养生之实践,终得健康之身心,同时精求医道,爱己及人,开生民之仁心,乃至兼济天下,积累功业,不觉间大医成矣! 切不可轻忽养生,“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则“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 清心为治本,四大尽空虚; 一笑容天下,顿然无所居; 流水户枢鉴,顺时风寒却; 醪馔勿求丰,寿域方可期。 ——马烈光 医之 工、匠 医技、医术 医之 圣、王 医道 不治已病 治未病 提挈天地 把握阴阳 关注疾病 关注健康 医学发展趋势 顺时而领潮者方为大医! 1、适应当前疾病谱和医学模式的改变; 2、符合医卫服务重心前移的要求; 3、为社会和谐持续健康发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