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 * * * * * * * * * * * 第四章 先秦諸子散文 第一節 先秦諸子散文發展概述 一、學術下移與士階層的崛起 1、知識與權力的統一 官師不分 只有官學,無私學 2、西週末,天子失官,學在四夷 西周文化中心:都城、宋國、魯國 平王東遷,周王室難以繼續壟斷學術 春秋中期,王室爭鬥,太史攜典籍投奔晉國 春秋後期,王子姬朝爭奪王位失敗,攜部分貴族、百工及文獻典籍逃奔楚國 官師分離:喪失職位的“官”,流落民間,成為私學之“師”, 3、士的構成來源 沒落貴族子弟 流落民間之“官” 地位上升之庶民 4、士階層崛起的意義 思想與權力分離,思想有了獨立發展的空間,才有所謂“百家爭鳴”的出現 由巫史貴族到士,文學作者身份的多樣化,亦使文學體裁、題材、風格日趨豐富 二、諸子散文的逐步成熟 春秋末、戰國初,語錄體與韻散結合體 《論語》、《老子》 戰國中期,對話體與寓言體 《孟子》、《莊子》 戰國後期,專題論文 《荀子》、《韓非子》 三、諸子散文的總體特徵 1、思想上獨立思考,各抒己見,放言無憚 孔子提倡仁義禮樂,墨子主張兼愛尚賢,莊子主張自然無為,韓非子則大倡法術勢 2、文風上亦各具個性和風格 《論語》簡括平易、迂徐含蓄 《墨子》質樸明快、善於類推 《孟子》氣勢恢宏、辭鋒雄辯 《莊子》汪洋恣肆、文思奇幻 《荀子》渾厚縝密、比喻繁富 《韓非子》嚴峻峭拔、論辯透闢 第二節《孟子》 一、孟子生平及思想 名軻,字子輿。山東鄒城人。師承子思(一說子思的學生)。 性善論 “四端”(惻隱之心,仁之端;羞惡之心,義之端;辭讓之心,禮之端;是非之心,智之端 ) 民本思想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仁政與王道 “保民而王” 《孟子》是記載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對話體散文,由孟子和其弟子萬章等合著。全書七篇,每篇分上下。 二、《孟子》作品選講 作品一:《齊桓晉文之事》 1、結構 第一部分(至“王請度之”) 以問“霸道”始,轉入說“王道” 提出“保民而王”的中心論點 剖析齊宣王未實行王道,非不能,乃不為也 第二部分(至“孰能禦之”) 先列舉霸道害處,引導齊宣王說出其“大欲” 復點出其“大欲”不過緣木求魚 再以鄒楚為例,匯出小不敵大、寡不敵眾、弱不敵強的結論 第三部分(至文末) 水到渠成闡述王道主張 以王道樂土的遠景作結 2、本文寫作特點 迂回曲折,層層深入,跌宕起伏 氣勢浩然,邏輯嚴謹 取譬設喻 作品二:《齊人有一妻一妾》 自學要求: 體會《孟子》長於譬喻的說理方法 體會本則寓言情節的誇張荒誕與風趣幽默、寓意顯豁表達效果間的關係 【小結】 長於辯論的《孟子》 “予豈好辯哉?予不得已也。”(《滕文公下》) 氣勢浩然的《孟子》 “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於天地之間。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是集義所生者,非義襲而取之也。行有不慊於心,則餒矣。”(《公孫醜》上) 第三節《莊子》 一、莊子生平思想與《莊子》 名周,戰國時期宋國蒙人,嘗為漆園小吏。後隱居“窮閭陋巷,困窘織履” 。楚威王委以重金,欲聘為相,拒之。 哲學觀,繼承發展無為思想,相對主義 人生觀,“真人”境界 社會政治觀,無知無欲,小國寡民 美學觀,以“道”為核心 《莊子》郭象本,內篇7,外篇15,雜篇11;一般認為,內篇出自莊子 二、《莊子》作品選講 作品一:《逍遙遊》(節選) 1、內容分析 第一段從開頭到“眾人匹之,不亦悲乎?”指出無論是高飛九萬里的大鵬,還是似野馬賓士般的澤氣和飄浮於空中的塵埃,都是有所待的,從而進一步說明無論是大形、大智、大年之物,還是小形、小智、小年之物,無不有所待,都不是絕對的自由,都沒有達到“逍遙”的境界。 從“湯之間棘也是已”到“此大小之辯也”為第二段。借商湯向夏棘的問話,重複說明,無論是大鵬還是斥鴳,皆有所待,大小之間並無本質的差別,各自以為自由,其實都不自由。 第三段,從“故夫知效一官”到“聖人無名”。這一段從外物推及人事,著重闡明:只有“無己”的“至人”達到物我皆忘,完全和自然合而為一,才能徹底擺脫一切客觀條件的制約,這才算達到逍遙的境界。 2、《逍遙遊》的藝術性 善於運用寓言和比喻來闡發哲理,使文章生動、形象,富於感染力,並且有著強烈的浪漫主義色彩 結構嚴謹而富於變化 極富想像力 善於比喻和描寫 作品二:《大塊噫氣》自學提示 思考莊子所謂“齊物”的涵義 體會本文賦法的運用 體會本文比喻的奇特 三、《莊子》以寓言為主的創作方法 “三類寓言” 揭露社會風氣的黑暗惡劣,諷刺統治集團的虛偽污穢,鞭撻對一切功名利祿的追求 莊子對理想盛世和理想人物的熱烈追求和讚頌,宣揚一種自由和超凡脫俗的人格 闡發莊子處世的哲學,多以日常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