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小学生攻击性行为研究综述.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学生攻击性行为研究综述 摘要:攻击性行为(Aggressive Behavior)是指基于敌意、憎恨及不满等情绪,对突然、自身或其他目标所采取的破坏性行为,包括言语攻击和身体攻击。儿童、青少年的攻击性行为有众多影响因素,了解它们,有助于教育者对症下药,加强预防。攻击性行为是儿童身上一种经常发生的不良行为,并对攻击性行为与家庭、学校、同伴群体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简要论述,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儿童攻击性行为的矫正方法和措施。 关键字:攻击性行为、影响因素、矫正 儿童攻击性( 或称侵犯性) 是儿童社会性发展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尤其是中小学生之间经常发生, 这时的中小学生正处于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 欺侮行为的经常发生对儿童有很大的伤害, 经常受侮通常会导致儿童情绪抑郁、注意力分散、感到孤独、逃学、学习成绩下降和失眠,严重的会导致自杀。而对欺侮者而言,经常欺侮他人会造成以后的暴力犯罪或行为失调。由于欺侮行为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现象,所以对发展心理学和学校心理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研究价值。 攻击性行为 (一)攻击行为概念。 攻击是指个人或者团体有意地攻击或伤害他人身体或精神或者损害他人财物的反社会行为。儿童, 甚至是成年人都会表现出这种行为,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言语攻击,即指通过取笑、讽刺、诽谤、谩骂、背后说别人坏话等方式对他人进行人格欺侮, 或者是恶意造谣中伤他人, 破坏别人之间的关系。二是身体攻击, 即用身体的某些部位或者是有可能造成伤害的工具攻击他人身体。三是损害他人财物, 比如用暴力抢走他人的东西[1]。?心理学中把攻击性定义为他人不愿接受的出于故意和工具性目的的伤害行为, 这种有意伤害包括直接的身体伤害( 打人) 、语言伤害( 骂人, 嘲笑人)和间接的心理上的伤害( 如背后说坏话、造谣污蔑) 。有伤害他人意图但未造成后果的攻击性行为仍然属于攻击行为, 但孩子们在一起玩耍时无敌意的推拉动作则不是攻击行为。攻击性行为分两类:敌意的攻击和工具性的攻击。敌意攻击是有意伤害别人的行为,而工具性攻击是为达到一定的非攻击性目的而伤害别人的行为。比如在幼儿园里,一个男孩子故意打一个女孩子惹她哭,则属于工具性攻击。 (二)攻击行为特点。心理学研究发现攻击性行为的以下特点: 1.攻击性行为随年龄变化而减少。Olweus对挪威和瑞典中小学儿童欺侮行为的研究表明: 在中小学, 随着年龄的增长, 儿童报告的被欺侮的比率呈下降趋势, 导致这种欺侮或被欺侮发生率随年龄变化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儿童通常被其他同龄或年长儿童欺侮, 因此, 当他们长大时, 欺侮他们的年长儿童相对减少了。二是随年龄的增长, 学生逐渐“社会化”, 他们比以前更清楚什么行为是可接受的, 而且更能体会到被别人欺侮的“感情”[ 2]。 2.攻击性是一种比较稳定的特征研究表明, 3 岁时爱打架的幼儿, 5 岁时仍然爱打架。6~10 岁时的身体和言语攻击的数量能很好地预示10~14 岁时的打架、嘲笑、戏弄别人、与同伴争斗的倾向性。而且这种攻击性无论对男性还是女性都适用。心理学家对600 多名受试者进行了长达22 年的追踪研究, 发现无论男性还是女性, 8岁时的攻击性记录能有效的预测成年期( 30 岁) 的攻击性( 如犯罪行为、夫妻不和、自我报告的身体性攻击) 。另一项研究发现不论男孩还是女孩, 10岁时爱发脾气, 攻击性强的长大成人后大多与同事关系紧张。实验还表明, 虽然男性和女性的攻击性都具有稳定性, 但男性比女性具有更高的攻击性。世界各国一百多个研究的结果表明: 男性不仅在身体性攻击方面, 而且在言语性攻击方面也高于女性。 3.儿童攻击性行为的性别差异 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存在性别差异。这些差异既表现在男女儿童参与欺侮的比率上, 同时也存在于欺侮的方式中。早在20 世纪70 年代末的研究结果表明: 在欺侮发生的男生成为欺侮者的可能性大约是女生的两倍。近期的研究也进一步表明, 男孩比女孩更多地卷入欺侮行为。欺侮的性别差异主要表现为, 女生更好地使用言语和心理欺侮, 而男生则更好地使用身体欺侮,研究发现男孩最为普遍地使用直接身体攻击, 而女孩使用间接攻击最普遍, 但在言语攻击上无明显性别差异。随着年龄增长, 儿童从直接身体攻击逐渐变为更多地采用其他攻击方式。 影响因素 生理原因。攻击性行为与体液的关系 实验与临床研究显示,攻击性行为有其生物化学基础。首先,科学家对激素、内分泌腺在攻击行为中的意义早有研究,例如女性长期睡眠不足导致雌性激素分泌不足,进而会导致易烦易怒,攻击性提高。性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对攻击性行为都有一定作用【3】。 心理、情绪原因。移情与攻击行为 移情是个体社会化过程中情绪体验发生质变的结

文档评论(0)

mtyi29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