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隋唐之初唐诗.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章 隋唐之初唐诗

第一章 隋与初唐诗歌 第一节 隋 代 文 学 第二节 初 唐 诗 坛 第三节、陈子昂和张若虚 第一节 隋 代 文 学 学习内容: 一、隋代文学的特点 二、隋代文学的代表人物 一、隋代文学的特点 1.作者队伍由南北两部分构成:一是北齐、北周旧臣,二是由梁、陈入隋的文人。 2.南北文学合流。相互影响,主体上是南方诗风影响北方诗人,但有成就的是北方诗人的作品。文帝时南、北诗风同时并存;炀帝时则明显向重文采的南朝诗风发展,以炀帝为中心,形成宫廷、贵族的文学圈子。 二、隋代文学的代表人物 1.卢思道(北方),代表作《从军行》 2.杨素(北方)代表作《出塞二首》 3.薛道衡(北方),代表作:《出塞》(和杨素之作)、《昔昔盐》(闺怨之作) 第二节 初 唐 诗 坛 一、初唐前期 二、初唐四杰 三、文章四友与沈宋 一、初唐前期 1.以唐太宗为中心的宫廷文学集团(杨师道、李百药、虞世南、许敬宗)。主导倾向是受南朝文风影响,追求声律和辞藻的精妙,从内容到情趣主要表现为宫廷化倾向。此即“贞观诗风”。 2.上官体:上官仪(608----664,贞观后期诗人,活到高宗时):代表了宫廷诗人创作的最高水平。以写景见长,风格“绮错婉媚”,即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主要体现在体物图貌的细腻、精巧上。使文人纷纷效仿,称为“上官体”。其“六对”、“八对”说,对律诗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3.王绩(589----644)宫廷文人集团之外的诗人,主要内容是吟咏村居生活,风格平谈自然,独成一格。王绩诗只是一个孤立存在,主要踵武陶渊明。代表作《野望》: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相顧無相識,長歌懐采薇。 二、初唐四杰 “四杰”与上述宫廷文学集团成员相异,属一般人士,均少年天才,官小才大,名高位卑。创作活动集中于高宗、武后时期。创作个性与所长不同。卢、骆长于歌行,王、杨长于五律。 1.“四杰”创作的特点: ①自觉变革文风: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此针对‘上官体”流弊而来,与宫廷诗风异趣。 ②内容上:扭转了宫廷诗人应制咏物、颂美为主的倾向,以抒写个人情怀为主,常作不平之鸣,多写历史兴衰、志向抱负、人生感慨,充满激情和生气,拓展了诗歌的主题、题材领域,实现了诗歌由宫廷向市井、江山、塞漠的转变。 ③风格上:以刚健骨气为审美追求,气势壮大,慷慨悲凉。诗中充满昂扬意气、慷慨情怀,有情感美、力度美。 ④贡献上:是真正唐诗的开创先驱,扭转诗风;开拓了七言歌行体的表现领域和表现方法,对五律的定型起了重要作用。 2.“四杰”的代表作: ①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送别诗) ②杨炯:《从军行》 ③卢照邻《行路难》、《长安古意》 ④骆宾王:《帝京篇》 三、文章四友与沈宋 1.“文章四友”:高宗、武后时期齐名的四位诗人,与“四杰”同时。杜审言、李峤、苏味道、崔融,都是由进士科及第而受到重用的士人。其作品主要是“台阁体”诗,内容与宫廷诗人的作品差别不大,主要是应制、咏物、赠答之作,主要成绩在诗律、诗艺的研练上,都是律诗高手。以杜审言诗名最著,代表作《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明胡应麟誉为“初唐五言律第一”。(《诗薮》) 2.沈宋:稍后于“四杰”、“四友”的两位著名诗人的并称,主要活动在武后、中宗时期,是代表性的台阁诗人。 ①沈佺期:代表作:《杂诗三首》(五律)。《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七律)。 ②宋之问:代表作:《度大庾岭》(五律)、《渡汉江》(五绝)。 沈宋的最大贡献是对律诗定型的贡献。 3.律诗的定型 律诗起源于南齐“永明体”(新体诗),经南朝诗人的不断发展,到初唐再经宫廷诗人尤其上官仪的琢磨,五律的体式趋于成熟;到“四杰”之手尤其是杨炯,五律已正式形成;“四友”尤其是李峤进一步实践推动;五律的定型,由沈宋最后完成。(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序》:“┄ ┄ 而又沈宋之流,研练精切,稳顺声势,谓之为律诗。”(258页)这是最早有关“律诗”定名的记载。)故沈宋之称,也就成为律诗定型的标志。五律定型后,沈宋又把这种粘对法则应用于七言诗,于中宗景龙年间(707—709)完成了七言律诗体式的定型。至此,自齐永明以来两百多年的中国古典诗歌格律化的过程终于完成,唐代近体诗的各种声律体式确立。 第三节、 陈子昂和张若虚 学习内容: 一、陈子昂(659----700) 二、张若虚 三、初唐诗人的贡献 一、陈子昂(659----700) 与沈宋同时,武后时登上诗坛,但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