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pptVIP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 龙门地区的石窟和佛龛展现了中国北魏晚期至唐代(公元493~907年)期间,最具规模和最为优秀的造型艺术。这些详实描述佛教中宗教题材的艺术作品,代表了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 龙门石窟位于中国中部河南省洛阳市南郊12.5公里处,龙门峡谷东西两崖的峭壁间。这里地处交通要冲,山清水秀,气候宜人,是文人墨客的观游胜地。又因为龙门石窟所在的岩体石质优良,宜于雕刻,所以古人选择此处开凿石窟。 龙门石窟 ——中国石窟艺术的“里程碑” 龙门石窟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窟内造像雕刻精湛,内容题材丰富,被誉为世界最伟大的古典艺术宝库之一。它以自身系统、独到的雕塑艺术语言,揭示了雕塑艺术创作的各种规律和法则。龙门石窟远承印度石窟艺术,近继云冈石窟风范,与魏晋洛阳和南朝先进深厚的汉族历史文化相融合开凿而成。所以龙门石窟的造像艺术一开始就融入了对本民族审美意识和形式的悟性与强烈追求,使石窟艺术呈现出了中国化、世俗化的趋势,堪称展现中国石窟艺术变革的“里程碑”。 帝后礼佛图 图中的北魏帝后及大臣所传的长袍,全都是汉族的服装,反映了孝文帝改革后北魏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 左边是龙门石窟中的北魏《帝后礼佛图》,它反映了社会生活中的什么问题? 资料: 山西是产煤大省,随着煤炭外运工程的发展,公路修到了石窟边上,煤灰使得佛像们成天灰头土脸。以上一则都是关于文物遭到破坏的资料,读后令人痛心疾首。 你还知道文物遭到破坏的其他原因吗?我们该如何去保护文物,才能让这些文化遗产代代相传,永葆艺术魅力? 第24课 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 “艺术中国——我最喜爱的东晋艺术家”评选 王羲之 顾恺之 入围选手 王 羲 之 故 居 王羲之塑像 晒书台 王羲之及其书法简介 王羲之书法作品及赏析 王羲之小故事 王羲之简介 王羲之,字逸少,东晋著名书法家。原籍琅邪人(今属山东临沂),居会稽山阴(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王羲之十二岁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语以大纲,即有所悟”。他小时候就师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草书师法张芝,正书得力于钟繇。观摩学习“兼撮众法,备成一家”,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 后人尊称他为“书圣”。 王羲之书法艺术的特点 王羲之书法把隶楷变为楷书,把行书推向鼎盛,把章草变为今草,奠定了汉字楷书、行书的基础。 与两汉、西晋相比,王羲之书风最明显的特征是用笔细腻,结构多变。王羲之最大的成就在于增损古法,变汉魏质朴书风为端秀清丽、绚丽华贵的书体。 王羲之的名篇皆为美仑美奂的精品,草书浓纤折中,正书势巧形密,行书遒劲自然,人称其字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总之,王羲之把汉字书写从实用引入一种注重技法、讲究情趣的境界,实际上这是书法艺术的觉醒,标志着书法家不仅发现书法美,而且能表现书法美。后来的书家几乎都临摹过王羲之的法帖。在书法艺术史上,王羲之具有很高的地位。 在兰亭里,有一座三角形的碑亭,亭内碑石上刻有“鹅池”二字。相传为王羲之手书。 如何欣赏书法作品 我们要欣赏一幅书法作品的美妙情趣与飘逸神韵,必须了解以下三点: 线条是书法艺术的精髓。 形神是书法艺术建构的要素。 气韵是书法艺术的灵魂。 王羲之书法作品赏析 王羲之的行书在当时独树一帜,后人评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代表作为《兰亭序》。 《兰亭序》(神龙本) 东晋永和九年( 公元353年 )三月三日,王羲之和居住在山阴的一些文人来到兰亭举行“修禊”之典,大家即兴写下了许多诗篇。《兰亭序》就是王羲之为这个诗集写的序文手稿。全文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结构、笔法都精美绝伦。历代书家都推《兰亭序》为“天下第一行书”。 《兰亭序》中,凡重复的字,各字写法都不相同。如全文有二十多个“之”字,竟变化多端,无一雷同。米芾(“宋四家”之一)赞曰:“之字最多无一似”,既无古怪离奇之嫌,又具出奇制胜之妙,真可谓出神入化。 关于《兰亭序》,世间流传着许多趣闻逸事。据说当时王羲之是乘着酒兴方酣之际,用蚕茧纸、鼠须笔疾书此序,写完之后,对这件作品非常满意,曾重写几篇,但都达不到这种境界,于是就把它作为传家至宝留给子孙。后来落入唐太宗手中,唐太宗对王羲之书法推崇备至,敕令侍臣赵模、冯承素等人精心复制一些摹本。他喜欢将这些摹本或石刻摹拓本赐给一些皇族和宠臣,因此当时这种“下真迹一等”的摹本亦“洛阳纸贵”。此外,还有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等名手的临本传世,而原迹,据说在唐太宗死时作为殉葬品永绝于世。 《黄庭经》 《黄庭经》,王羲之小楷书法代表作。此帖雍容和穆,为小楷上品。后人评曰:“(《黄庭经》)结构之稳适

文档评论(0)

nrdu47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