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人教版高考历史“主题”复习全程突破指导中国古代史部分.docVIP

整理-人教版高考历史“主题”复习全程突破指导中国古代史部分.doc

  1. 1、本文档共7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考历史“主题”复习全程突破指导中国古代史部分主题1 中国古代的王朝兴衰与政权更迭主题内容认知 如果仅从表面现象看,从奴隶社会开始,一个个王朝的兴衰更替,国家政治局面的分分合合,构成了中国古代史的基本线索。在王朝兴衰和政权更迭的背后,反映的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各种矛盾关系,如最基本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及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阶级斗争等等。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生产方式和社会结构的变更,推动着统治阶级调整政策制度;阶级矛盾、统治阶级内在矛盾、民族矛盾导致政权更迭,也推动着当权者调整政策。古代史上政治、经济、文化等历史活动总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展开的。本主题内容作为古代史的开篇,既是其他主题的背景,同时也是必须理清的知识内容和高考考查的重点。国家治乱兴衰问题的命题思路十分丰富:以治世与治世相互比较,从中得出规律性的经验,如汉唐“治世”出现的共同原因;以治世与乱世比较,总结发人深省的教训,如唐玄宗前后期统治的不同;也可以进行动乱相互比较,找出发生动乱的基本原因。 主题内容范围:王朝更替、治乱兴衰、治国政策及治国思想、著名统治者及王朝都城等。 主题复习目标:把握历史分期和基本历史沿革;概括和归纳统治政策和措施;总结规律和经验教训。   主题知识概要: 奴隶社会 夏朝(公元前2070~约前1600年)奴隶制 的建立,建都阳城 商朝(约公元前1600~前1046年)奴隶制的发展,建都亳,盘庚迁都殷 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年)奴隶制的强盛,都城镐京 东周(公元前770~前221年)奴隶制到封建制的过渡 春秋(前770~前476年)奴隶制的瓦解   中国古代重要的治乱现象   考点详情例析   〔例1〕司马迁说:“(汉武帝)异于秦始皇无几矣。”又说:“(汉武帝)有亡秦之失而免于亡秦之祸。”指出汉武帝在军事行动、役使百姓和加强思想控制三方面与秦始皇类似之处。比较秦始皇、汉武帝这些类似之处,说明为什么会导致秦亡汉兴的不同结果。 〔解析〕本题是对秦汉治国方针、统治政策及其结果和影响的比较分析。秦皇汉武在中国古代史上的地位是显赫的。他们的治国方针、雄才大略,他们的得与失、成与败,无疑留给了后人不尽的精神财富。命题明显是出自教材而又高于教材,既有史实依托又有较高的思维含量。 回答本题,首先是要能够掌握秦始皇、汉武帝的统治措施及结局,同时又能够根据材料的提示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其措施上的相同点和结局上的不同点,最后还要求从当时的时代背景出发,即结合两人所处的具体的历史情境,分析类似措施产生的不同甚至相反结果的原因。 这道题目可以说是分析和总结历史经验教训、考查本主题内容的经典例题。 〔答案〕(1)汉武帝用大军北击匈奴、征用大量农民服役和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与秦始皇发兵攻打匈奴、役使百姓修筑长城和营造陵墓、“焚书坑儒”等类似。(2)比较说明:①秦始皇不顾当时的国力,用几十万大军攻打匈奴,未能完全解除匈奴的威胁。以后又征发大量农民修筑长城,戍守边疆。过度役使百姓是秦朝覆亡的重要原因。西汉建立后,经过长期的休养生息,国力强盛,因此汉武帝得以彻底击败匈奴,使北部边郡得到安定,有利于生产发展。②秦始皇为了个人享乐,修筑宫室,营造陵墓,使农民离开土地,社会生产遭到破坏。汉武帝征发农民服役,主要是用以兴修水利,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③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虽然都是为了加强控制,但汉武帝通过思想的统一巩固了政治上的大一统,而秦始皇“焚书坑儒”更主要的是起到了钳制思想、摧残文化的恶劣作用。 〔例2〕史称:“得人者昌”“失贤则亡”。试结合唐代前期百余年用人方面的史实加以说明,并总结其经验教训。 〔解析〕唐朝可以说是我国封建王朝最具代表性的朝代,它的兴盛、衰败都非常典型。对唐王朝治乱兴衰的分析和总结可以给予我们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所以,唐朝历史在高考试题中出现的频率是古代史内容中最高的。 本题实际上还是从王朝的兴、亡原因的角度来考查的,只不过是选择了其中的一个方面——用人。 〔答案〕唐太宗重用魏征、房玄龄、杜如晦,听取规劝,调整统治政策,出现“贞观之治”;武则天重视人才,任用贤臣,使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唐玄宗在开元年间,重视官员的选用与考核,出现“开元盛世”。开元以后用人失当,任李林甫、杨国忠等为相,酿成“安史之乱”。 经验教训:完善科举制度,有利于人才选拔;要用德才兼备、敢言直谏者;任人唯亲,姑息养奸,危害严重。 主题学习范例   范例一 唐朝的兴盛与衰亡 知识梳理   1.唐朝的兴盛 过程:618年,李渊建唐。唐太宗时期出现“贞观之治”。武则天统治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唐玄宗前期达到“开元盛世”。 表现:政治上全国统一;社

文档评论(0)

tdqm80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