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凯兴斯泰纳劳作教育思想探究
凯兴斯泰纳劳作教育思想探究
中国教育干部培训网 - 中小学校长培训平台
作者 标题 关键字
编号:
密码:
当代社会与教育| 当代教育理论| 课程与教学改革| 学校管理| 学校成本效益分析
比较教育| 学校诊断咨询| 学校心理| 教育评价| 现代教育技术
教育科研| 综合管理实践| 校园安全| 领导科学与艺术| 文化艺术
公文写作| 教育法规与政策| 中小学德育| 素质教育| 公共管理
凯兴斯泰纳劳作教育思想探究
发布时间:2007-07-04 09:34:22 作 者:雷小波
来 源:都乐网
从19世纪末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近半个多世纪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个曾经在世界职业教育发展史上放射出耀眼的光芒,而今却几乎被人淡忘的名字――凯兴斯泰纳。凯兴斯泰纳(Gerog
Kerschensteiner,1854一1932rh年,以下简称凯氏)是德国一位颇具影响力的教育家,德国职业教育运动的倡导者和改革者。他在职业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中颇有建树,其劳作教育思想不仅直接奠定了德国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理论基石,而且对欧美各资本主义国家当代职业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国今天的职业教育正处于整个国家经济和教育改革浪潮的风口浪尖上,我们的职业教育要健康而顺利的成长壮大,必须不断地从历史中吸取一切有益的营养,因为历史永远是现实的明镜。今天,我们在把握时代脉搏的同时,重新审视凯氏的劳作教育思想,抛开其历史和阶级的局限,借鉴其中有价值的精辟见解是不无积极意义的。
一、凯兴斯泰纳的劳作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1871年德国统一后,资本主义得到迅猛发展,社会急需大批训练有素的劳动力。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进入垄断帝国主义阶段后,在对外实行侵略扩张,对内严酷镇压工人运动的同时,采取各种措施,千方百计企图通过教育培养出既符合帝国统治者要求,又符合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要求的具有专门生产技能的,会劳作又守法的新型劳动力。凯兴斯泰纳的劳作教育思想于是应运而生。凯氏职业教育思想体系的核心是“劳作教育”,而他的劳作教育思想是以“公民教育”这个教育理想为基础的。他认为,公民教育的目的、作为实现这一目的的手段的职业教育和作为实施职业教育的机构的劳作学校是“三位一体”的。职业教育和劳作学校都被理所当然地视为培养“国家有用的公民”的手段,具体说来,其劳作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几个方面。
(一)劳作的意义
当19世纪末“劳作教育”逐渐成为厂种职业教育思潮席卷欧美国家之时,人们对“劳作”一词的解释也各执已见,莫衷一是。凯氏认为,要正确理解和实施“劳作教育”思想,从纷繁复杂的理论流派各持的概念中澄清什么是“含有教育意义的劳作”和“劳作学校的真义”是首要之举。
“劳作”(Arbeit)一词德文的原意是农业的“苦工”、“贱役”,后来渐渐扩展为兼含有手工劳动、技术作业和一般需要体力的工作。到了近代“劳作”一词也指脑力劳动或精神工作。凯氏的理解与此一致。在阐释了劳作的概念之后,凯氏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