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前 言
······
本标准由大连重工·起重集团有限公司标准化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大连重工·起重集团有限公司标准化办公室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运行保证部机电动力处。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王殿宏 吕娇龙 李元军 丛玉飞 张家亮 王来德 冯利 张富吉 原振刚等。
设备操作维护规程 滚齿机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设备操作维护要求及注意事项,适用于集团公司各种规格的普通滚齿机。
操作规程
人员要求
应熟悉本设备结构和性能,经过考试合格,取得操作证,方可独立操作。
做到三好(管好、用好、修好)四会(会使用、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除故障)。随时按照巡回检查内容的要求检查设备。严格按照设备润滑图表规定加油,注油后将油杯的盖子盖好。开动设备,确认润滑各部运转正常后,再开始工作。
mm之间)选用的齿轮应清洁,齿面无刻痕、锥顶、油垢等,挂轮箱内不准有工具等杂物。
刀杆、套、垫精度合乎要求,紧固刀具不准敲打,刀杆支架、轴承座要紧牢靠;夹紧工件不准过力紧固。
校正工件时,不得用重锤猛击。紧固工件时,应注意几个工件一齐装在心轴上后,工件端面不准有切屑,棉纱等杂物。
根据齿轮铣削宽度,调整好限程挡铁。切削大模数的齿轮时,工作台(或铣刀立柱)与导轨应紧固。
加工操作规范
按工件材质、模数、铣刀材质、硬度,选用合理的切削量。并根据加工直齿、斜齿变换好差动机构(离合器的脱开和接通)以防发生事故。切削钢件时,应有充足的冷却液。
铣削不同螺旋角的齿轮时,搬动刀架对角度后,应立即紧固。
不准使用机动对刀和上刀,当铣刀停止进给时后,方可停车。
应随时检查各部轴承的情况,温度不准超过50℃。大负荷时应注意电机温度。
有液压平衡装置的设备,在顺铣时应注意按机床规定调好液压工作压力。
使用切向装置应将刀架切向移动紧固压板松开,并调好(手动试验),然后再将连接齿轮连接上,防护罩装牢固。不用切向装置时,应将连接齿轮脱开,刀架切向压板紧固。
加工齿数较少的齿轮时,应按机床规定计算,不准超过工作台蜗杆的允许工作速度。
工作中,应经常检查设备运转、润滑和电控系统的工作情况(通过声音、油窗、油标及信号仪表装置)。发生故障或异常现象应立即停车,待排除故障后,方可工作。
工作中及时清理切削,以免碰伤导轨面。
设备发生事故,不得自行调整或拆卸,应保现场并立即及。
下班前提前15分钟停车清扫设备,清扫部位按巡回检查内容。
一班制操作者要做好当班运行记录,倒班制的设备要按交接班制度交接班。严禁超规范、超负荷使用设备。禁止在上敲打堆放工具
外表整齐清洁,无黄袍、油垢、锈蚀。
各部零件及主要附件完整、清洁。
工作场地、脚踏板清洁、整齐。
导轨面及滑动面清洁、润滑;检查各导轨面、工作台面及滑动面有无损伤。
润滑系统油量充足、油路畅通、油标(窗)醒目;润滑器具清洁、齐全。按规定注油。检查各储油部位、润滑部件及管路(包括冷却系统管路)有无渗漏。
电气、限位及联锁装置安全、可靠。
一级保养:
机床每运行500小时,进行一次一级保养由操作者进行。
擦拭机床外表及死角,拆卸有关罩盖擦试内部机件,做到内外清洁,无铁屑、油垢、锈蚀和黄袍。
检查补齐螺钉、螺帽、手柄、手柄球。
擦拭外露的导轨及各滑动面,刮掉研伤、毛刺。
清洗分齿进机构
清洗、调整镶条及各
润滑系统
检查油质,补足油量。
检查、清洗油毡、油线,要求油路清洁、畅通、无渗漏。油杯固定、齐全,油标(窗)醒目。
清理机床电气设备的外表及管线,清除积尘和油污。
检查机床电气设备及照明灯,要求接地良好、安全可靠。
清洗过滤网及箱体,更换冷却液。
紧固泵及管路,消除漏液。2500小时,进行一次二级保养维修工为主,操作者配合,电气部分由维修电工进行。
传动系统:
检查、清洗主传动箱内各机构,修复或更换严重磨损件。
清洗
清洗
检查并调整变速、联锁、锁紧、限位等机构,保证性能灵敏、可靠。
治理漏(渗)油部位。
精度:
检查、调整、刮研,精度达到规定标准。
电气系统:
清扫电机及配电箱,清洗电机轴承,更换润滑脂;
校验电气联锁、限位及安全指示装置,要求安全、灵敏、可靠。
修复或更换损坏的电气元件及零件。
Q/DZQ 251.17-2004
Q/DZQ 251.17-2004
10
I
Q/DZQ 251.17-2004
1
1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