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斯诺与新闻实践与新闻专业主义精神.docVIP

【2017年整理】斯诺与新闻实践与新闻专业主义精神.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年整理】斯诺与新闻实践与新闻专业主义精神

斯诺新闻实践与新闻专业主义精神 摘要 斯诺作为首个报道中国的外国记者,他的新闻实践经验是对新闻主义精神的最好诠释,8年的中国记者生涯,给斯诺的新闻实践带来了不可比拟的优势。斯诺的新闻专业精神主要表现在客观公正的报道、实事求是的采访和敢于冒险的精神。他的作品具有明显的时代色彩,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是当之无愧的“记者之王”。他几十年如一日,为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的一生是中美两国人民诚挚友谊的一个见证。 关键字:斯诺;新闻专业主义;记者之王;中美关系 斯诺新闻实践与新闻专业主义精神 斯诺是20世纪美中两国人民友好事业的开拓者。他传奇般的人生经历和他同情帮助中国革命的动人事迹,是中美人民友好关系历史的见证和缩影,为中美人民友好事业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斯诺作为报道中国长征和红色革命的第一位外国记者,通过游历和采访,他所写的11本著作中有9本都是关于中国的。 斯诺的新闻实践对新闻专业主义精神做了最好的诠释,他以记者客观、真实、准确的态度去报道事实、挖掘事实的真相,把事实的原生态原貌展现在读者面前,一部《西行漫记》不仅是他作为记者的著作,更是新闻专业主义精神的渗透与坚守。 新闻实践活动 1、生平介绍 1905年7月19日,埃德加 斯诺诞生在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城一个印刷厂主的家里,排行老三。斯诺认为,他出生在一个革命和动荡的世界中。他在自传中说:“我父亲和列宁及孙逸仙差不多同时出生,正是中国太平天国起义失败后十年光景;为镇压这场起义,四千万人头落地。多年以后,这三件事都给了我深刻影响。”[1]父亲经营印刷厂的经历对于斯诺童年和成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不得不承认,父亲的怀疑主义精神,使他对事物大都抱理性主义的态度,厌恶一切形式的教条和专制主义。他善于比较分析,作出独立的判断,在新闻采访中,认真获取真实的东西。少年斯诺就接触记者和编辑,上大学后又做过《堪萨斯城明星报》的兼职住校记者。他回忆说:“报馆的工作间就像一颗伟大的跳动着的心脏……我从远处怀着敬意望着那些编辑们。”这些无疑是他日后成为一位求实的新闻记者心灵上的深深印痕。 2、对中国问题的困惑和觉醒 初到中国:在萨拉齐的人生觉醒 初到上海的斯诺,对于中国的现实情况知识局限于《密勒氏评论报》的报道和对蒋介石国民政府的微少了解。在上海各种俗不可耐的现象使他感到迷惑诧异,当时的斯诺还是一位充满理想主义的冒险家和旅行者,还没有学会如何观察实际情况。绥远之行以及萨拉齐的见闻,看到中国大面积的饥荒和农民饿殍遍野的现象,新闻记者的职业理想,使他无法控制自己,他想把这种现象报道给全世界,可以引起他们的注意。在萨拉齐和附近小镇的调查采访,耳闻目睹,眼见为实。斯诺忧心如焚,刺激难消,怀着极为痛心而复杂的感情。1958年,斯诺在《复始之旅》中写道:我到了戈壁淖南面的火城萨拉齐。在中国西北那个地方,我目睹了成千上万儿童死于饥荒,那场饥荒最终夺去了五百多万人的生命。这是我一生中一个觉醒的起点。[2]如果说每一个人在毕生经历中都有若干泾渭分明的阶段的话,萨拉齐之行无疑是斯诺的人生阶段的一个重要界限。 认识中国:与东方的两颗巨星相逢 “九 一八事件”,不仅警醒了中国人民,对斯诺也是一个重要的打击,他认识到了蒋介石国民政府的无能和软弱,认识到欧美诸国为了自己的利益纵容日本的绥靖政策。同时,一系列的学生运动也让斯诺看到了中国革命的力量,他开始认识到:在中华民族生死攸关的时刻,中国人民绝不会俯首听命的。 偶然的机会,斯诺得以亲自采访宋庆龄,不仅了解到孙中山主义,而且对中国的革命也有了更深的认识。斯诺同宋庆龄的早期接触,就使他对这位伟大的东方女性产生了深深的敬仰。斯诺动情地写道:“她的体质柔弱,又有重疾在身,但却克服了天生的羞怯,表现出勇敢的正直精神。为了争取普通老百姓的各种权利,她一直在进行战斗。”[3] 鲁迅首次约见斯诺,大约在1932年。从那时起,斯诺和鲁迅开始频繁接触,他们共同探讨文学和翻译,研究中国和世界,商议编辑《活的中国》短篇小说集,并有过一次长时间关于中国文学现状的采访。斯诺和鲁迅是20世纪中国风云大变幻的参与者和见证人,中美两国先进知识分子的代表人物。他们一见倾心,志同道合,成了肤色不同的优秀人物的莫逆之交。斯诺后来多次对友人强调:“鲁迅是教我懂得中国的一把钥匙。”同时,鲁迅也时常告诫斯诺,要善于调查和研究,要善于独立思考。正是斯诺理解了这些忠告,他才不遗余力地采访调查,努力接触中国社会中各阶层人士,尤其同情中国劳苦大众,不为国民党官方的宣传所迷惑,对中国发生的所有重大事件,都是用自己的头脑作出判断。 报道中国:“发现毛的哥伦布” 1935年,斯诺在中国已经呆了7年,他目睹了灾

文档评论(0)

liangyueho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