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针灸时效和量效答案-河南中医学院.doc

第五节针灸时效和量效答案-河南中医学院.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节 针灸时效和量效 答案 一、填空题答案 1. 时间因素 时间规律 针灸刺激量 2. 针刺时机 留针时间的长短 间隔时间 3. 气血流注 按时分经 子午流注针法 灵龟八法 飞腾八法 日运法 4. 针灸作用的时间效应 时间效应曲线 潜伏期 上升期 高峰期 下降期 5. 一次施术时间 针灸间隔时间 治疗过程中重复施术次数 6. 灸量 灸法 灸质 7. 针刺量效应 捻转幅度小 用力轻 操作时间短 二、选择题答案及分析 (一)A1型题 1. 答:B 大量临床研究资料证实,由于针灸作用的时限性,在针灸治疗过程中,两次施术时间的最佳参数以3~6小时之间为宜。故本题所选答案为B。 2. 答:A 在手法中,施术所持续的时间与治疗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亦是手法量学的核心。实验证实,捻转补泻手法的最佳期施术参数,每个穴位操作时间以1~3分钟之间为宜。 (二)A2型题 1. 答:D 据实验研究,用电针刺激人体时,疏密波、连续波、断续波、声电波和调制脉冲波中,声电波最不易产生适应现象。 2. 答:C 近似昼夜节律是指周期为24±4小时的生物节律。人体的尿量、血压、核心体温和营卫气血运行基本符合周期为24小时的生物节律,而呼吸的节律低于20小时。 (三)B1型题 1.答:B 大量临床研究资料证实,由于针灸作用的时限性,在针灸治疗过程中,两次施术时间的最佳参数以3~6小时之间为宜。故本题所选答案为B。 2.答:A. 在手法中,施术所持续的时间与治疗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亦是手法量学的核心。实验证实,捻转补泻手法的最佳期施术参数,每个穴位操作时间以1~3分钟之间为宜。 (四)B2型题 1. 答:D 根据研究表明,针刺留针时间长短对疗效的影响是不同的。有人将272例踝关节软组织损伤患者随机分为留针5分钟组、20分钟组、30分钟组、40分钟组和60分钟组,进行留针观察,结果发现,在急性损伤中,以留针30分钟疗效最佳。 2. 答:E 根据研究表明,针刺留针时间长短对疗效的影响是不同的。有人将272例踝关节软组织损伤患者随机分为留针5分钟组、20分钟组、30分钟组、40分钟组和60分钟组,进行留针观察,结果发现,在慢性损伤中,以留针60分钟疗效最佳。 (五)C型题 1.答:C 用垂体后叶素经耳静脉注射,造成家兔急性心肌缺血损伤模型,随机用艾灸、电烙灸施灸于 “曲泽”穴,穴位表皮温度为42℃,持续10分钟,结果表明,两者均可抑制实验模型心率减慢反应,故答案C: 两者均可为正确答案。 2. 答:A 在患者的“足三里”穴施加2Hz的电针刺激,可使腰部脑脊液中脑啡肽类物质含 量升高,强啡肽含量不变。故答案A正确答案。 3. 答:B 在患者的“足三里”穴施加100Hz的电针刺激,可使脑脊液中强啡肽含量升高,脑啡肽含量不变。故答案B正确答案。 (六)K型题 1.答:D 2. 答:A 3. 答:B 分析:人体容易适应规律脉冲波(连续波)所产生的电刺激,调制脉冲波(疏密波、间断波等)则可相对减少上述电刺激的适应现象,而用不规则的声电波(音乐、语言等)电针刺激人体则不易产生适应现象。应用规律脉冲波、调制脉冲波、声电波电针对小鼠镇痛和抗疲劳效应的实验结果表明,声电波电针的镇痛效应明显优于规律脉冲波和调制脉冲波,而规律脉冲波和调制脉冲波在恢复机体疲劳状态方面则明显优于声电波。故第1题正确答案为D;第2题为A疏密波、连续波和断续波。临床上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经过筛选的最佳波形为疏密波和断续波两种,即B。 (七)X型题 1. 答:A B C D E F 古代时辰针灸研究的方法有子午流注针法、灵龟八法、飞腾八法、日运法和择时耳穴法,子午流注针法又包括纳甲法、纳子法和养子时刻注穴法等。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BCDEF。 2. 答:A B F 子午流注针法包括纳甲法、纳子法和养子时刻注穴法等。故ABF为本题的正确答案。 3. 答:C D E 两次针刺间隔的时间和针刺次数(疗程)可反映针刺刺激的频率和量的积累。针刺治疗间隔时间和次数应视具体情况而定。①病程长短:以中风为例,病程在3个月以内者针刺疗效较好,6个月以内者次之,6个月以后者疗效较差,且均有统计学意义。②疾病的性质:一般来说,急性病来势凶猛,症状严重,机体受致病因子的干扰破坏严重,需增加每次针刺时间和缩短针刺间隔时间。而慢性病变,机体受致病因子的作用时间较长,产生的病理变化比较持久,甚至造成陈旧性损害,这时就需要较长的治疗过程,积累针灸的调整效应,改善偏盛偏衰的状况,逐步消除损害。③体质的差异:不同的体质和年龄,针刺间隔时间和疗程也不同。故本题正确答案为病性、病程和患者的体

文档评论(0)

0ey1aiw5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