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3课《中秋咏月诗词三首》ppt课件分析.pptVIP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3课《中秋咏月诗词三首》ppt课件分析.ppt

  1.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3课《中秋咏月诗词三首》ppt课件分析

作者简介: 王建(约767-约830),唐代诗人,曾任陕州司马,有《王司马集》。 出身寒微。大历十年进士。曾作过县尉、县丞、司马一类的小官,又从军到边塞,晚年退居今陕西西安市。 注音与字词: 栖(qī):鸟停在树上。 十五夜:中秋的晚上。           地白:指月光满地。 秋思:秋天的情思,这里指中秋节怀人的思绪。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 * 赏 析 领会诗歌的意思 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象铺了一层雪。萧森的树阴里,鸦鹊的聒噪声逐渐停下来,它们终于适应了明月的刺眼惊扰,先后进入了梦乡。由于夜深寒冷,秋露打湿了庭中的桂花。八月十五的晚上,明月当空,普天之下所有人都在望着月亮。不知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的一边? 品味赏析语言 1 、“地白”在文中是何意?由此你想到了谁的一句诗?这样写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答:指月光满地。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用侧面描写的方法烘托出中秋晚上月色积水空明,澄静素洁之感(或写出了月光的皎洁),使人不由联想到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品味赏析语言 1、对“树栖鸦”的理解 答:运用白描的写作手法,语言表达朴实、简洁、凝练,既写出鸦雀栖树的情状,又烘托出了月夜的寂静。 品味赏析语言 1“无声”的理解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答:无声是指无声无息,或者声音很小。在这里细致的表现出了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 品味赏析语言 1 、对“落”的理解 答:一个“落”字,新颖妥帖,不同凡响,给人以动的形象的感觉,仿佛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 品味赏析诗句 1 、冷露无声湿桂花 答: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也一定沾湿了桂花树吧? 所以进一步联想就想到了月中的桂树。这句诗的意境就更深远了,更耐人寻思了。 更反映出诗人在暗写望月,正是全篇的点题之笔。 品味赏析诗句 1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答:1、明月当空,难道只有诗人在那里凝神注视吗?普天之下,有谁不在低回赏月、神驰意远呢?所以前面两句诗写景的铺垫,使这两句诗水到渠成的写出来了。 2、第三句点明望月,而且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 3,、诗人感慨于家人、朋友的离散,由月宫的凄清引出了自己的思念。但是在表达感情的时候,并不正面抒情,直接倾诉自己的思念之苦;而是用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明明是自己在中秋怀人,但却说“秋思落谁家”,这就将诗人对月怀人的情思表达的深刻深沉。(通过什么方法来表现秋思的?) * * 体会品味诗歌的意境 这首诗歌意境很美,诗人运用了形象的语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意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的非常委婉动人。 诗人表达什么情感? 诗人表达中秋节时因不能与亲人、朋友团聚的痛苦、孤独、寂寞之情,对亲人、朋友的怀念和渴望团聚的情感。 * * 中秋的来历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 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 之中秋节。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 称谓“仲秋”, 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中秋节是个古老的节日,祭月赏月是节日 的重要习俗。吃月饼是节日的另一习俗,月饼象征着团圆。 中秋节起源的另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报的遗俗。 中秋 咏月 中秋佳节是中国合家团聚的日子,那是不是全中国的人都能在这一天与家人团聚呢??? 保家卫国的边防战士。?? 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 刻苦求学的莘莘学子。?? 浪迹天涯的海外游子。?? ??????……?? 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在中秋佳节不能与家人团聚,把酒言欢。自然,中秋之夜的月也就成了他们倾诉的对象。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不同年代的三位诗人在中秋之夜所作的咏月诗词。?? 苏轼 水 调 歌 头 作 者 简 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豪放派词人。与苏洵、苏辙,并称“三苏”。 曾在朝为官,后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被贬官。写作此词时,他正在山东密州,政治上不得意,与弟弟苏辙也有七年没有见面。 注音与字词: 把酒:端起酒杯。把:持,握。 宫阙( què):宫殿。 不胜:承受不了。 绮户: (qǐ) 婵娟:美女之称。一说形态美好的样子,这里指月亮。 琼(qióng)楼玉宇 水 调 歌 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2052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