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现代文学作家 中国现代文学作家要点
中国现代文学作家 中国现代文学作家要点
鲁迅(一)
? 20世纪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堪称中国的民族魂。
一、《呐喊》《彷徨》: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标志(中国现代小说在鲁迅的手里开始并成熟)
1、“表现的深切”——独特的题材、眼光和小说模式
题材和眼光
1.1 从“启蒙主义”的文学观念出发,鲁迅开创了“表现农民和知识分子”两大现代文学的主要题材。
1.2 他始终关注着“病态社会”里人(知识者与农民)的精神“病苦”。
1.3 对人的精神创伤与病态的无止境开掘,使鲁迅的小说具有一种内向性:它是显示灵魂的深的。他的小说实质上就是对现代中国人(农民和知识者)的灵魂的伟大拷问,富有现代性。
小说模式
1.4 “看/被看”:《示众》人们一面“看别人”一面“被看”;
《祝福》《阿Q正传》等,“好奇的”看客看“被看者”,以及隐含的作者“看”:
用悲悯的眼光,激愤地嘲讽着看客的麻木与残忍,从而造成一种反讽的距离;
《药》,“看”发生在先驱者与群众之间。
1.5 “离去—归来—再离去”也称“归乡”模式:深层意义是指“我”在难以忍受封建宗法制度的旧社会而选择逃离之后,丢失了精神家园,为了寻梦,“我”又回到了故乡,但是故乡的一切让“我”再度由希望而绝望,再度远走。即表明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与“乡土中国”“在”而“不属于”的关系,更揭示了人在“飞向远方”与“落脚大地”之间选择的困惑,以及与之相联系的“冲决与回归”、“躁动与安宁”、“剧变与稳定”、“创新与守旧”??两极间摇摆的生存困境。这背后隐藏着鲁迅内心的绝望与苍凉。但在这之后又有“反抗绝望”的鲁迅哲学和他的生命体验。
2、“格式的特别”——“创造新形式的先锋”
2.1 《狂人日记》被称为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它打破了中国传统小说注重有头有尾、环环相扣的完整故事和一次展开情节的结构方式,而以13则“语颇错杂无伦次”、“间亦略具联络者”的不标年月的日记,按照狂人心理活动的流动来组织小说。
2.2 鲁迅追求表达的含蓄、节制,以及简约、凝练的语言风格。
2.3 鲁迅借鉴了诗歌、散文、音乐、美术,以及戏剧的艺术经验来从事小说创作,并试图将它们融为一炉,于是出现了“诗化小说”(《伤逝》《社戏》等),“散文体小说”(《兔与猫》《鸭的喜剧》等),“戏剧体小说”(《起死》)
二、说不尽的阿Q
三、《野草》《朝花夕拾》
? 于传统文学最具实力的散文领域。
? 闲话风:“闲话风”散文就别具平等,开放的品格,又充溢着一股率真之气。
? 《朝花夕拾》:天真之气,展现的是一个“人间至爱者”对于人类生存的基本命题“爱”
与“死”的童年体验的追记与成年的思考。
? “闲话风”另一面是“闲”,避开五四时期的挣扎和战斗。
? “闲话”也称“漫笔”,不仅指题材上“漫”无边际,而且是行文结构上的随性。 ? 独语体:不需要听者、读者,甚至是以作者与读者之间的紧张与排拒为前提:唯有排除
了他人的干扰,才能直逼自己灵魂深处,捕捉自我微妙的难以言传的感觉、情绪、心理、意识,进行更高、更深层次的哲理思考。
? 《野草》中的各种象征,并有现实性。写作过程中自无从容、闲适的心境,他的主观心
4 态是紧张与焦灼的。对读者:陌生、距离:为从绝望中挣扎出来,必须创造一个与现实世界对立的、自我心灵升华的另一个世界。
鲁迅(二)
一、鲁迅杂文的重大意义
1、作为一种报刊文体,杂文与现代传播有着血肉般的联系。鲁迅通过杂文,自由地伸入现代生活的各个领域,迅速地接纳、反映瞬息万变的时代信息,做出政治的、社会历史的、伦理道德的、审美评价与判断,并及时地得到生活的回响与社会的反馈。(百科全书、中国人的“人史”)
2、杂文是一个未经规范化的文体,在这个意义上,它是一种无体之文,提供了特别大的自由创造空间。鲁迅在杂文这片自由的天空里,进行着既现实又超越性的思考,涵盖各门学科,无拘地表达各种情感,将各种艺术形式融为一炉。
二、鲁迅杂文的思想、艺术特质
1、批判性、否定性、攻击性的特色
? 鲁迅把杂文分为“社会批评”与“文明批评”两类。
? 鲁迅的杂文显示出不屈不挠的批判精神,从根本上违背了中国文化与中国士大夫知识分
子“中庸”传统,集中体现了鲁迅其人其文的反叛性、异质性。
? 鲁迅因为感同身受着中国社会弱者的痛苦,而自觉地进行着他的反抗与复仇。因此他把
批判的锋芒指向任何形式、任何范围的对人的奴役和压迫,并几乎在现实社会的一切方面都发现了这种奴役与压迫关系的延续与再生产,他的批判也就永无终结。
2、在“反常规”的“多疑”思维烛照下批判的犀利与刻毒
? 鲁迅把自己的批判锋芒始终对准人,人的心理与灵魂:这就是一种文学家的观照。他最
为关注、并且要全力揭示的,正是人们隐蔽的,甚至自身也未必完全自觉意识的心理状态。
? 鲁迅反常规的想象力能够把外观形式上离异最远,似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