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乎-“卜子”乎-“子上”乎-.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孔子”乎-“卜子”乎-“子上”乎-

“孔子”乎?“卜子”乎?“子上”乎? “新出简帛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0年8月19日上午在北京达园宾馆隆重举行。第一位作学术报告的是马承源先生,他介绍了上海博物馆收藏楚简中有关“孔子论诗”的部分及其 研究 成果,引起与会学者的极大兴趣。尤其是其中的“孔子”,当场裘锡圭先生就提出“孔子”可能是“卜子”的意见,与会学者为之振奋。在8月22日下午会议结束之前,李学勤先生也发表了与裘先生同样的看法。以后再没有听到与会学者对此发表不同的意见,似乎默认了“孔子”应释读为“卜子”。 笔者非常感谢艾兰、李学勤、李伯谦诸位先生邀请我作为正式代表出席会议,使我有机会向大会及与会学者学到了不少知识,尤其是看到了上博带来的楚简照片,受益良多。会间,我也看到了上海博物馆于会前(8月16日)在《文汇报》上公布的两条(不全)所谓“孔子论诗”的楚简。我对所谓“孔子”是否就一定是“卜子”有点疑问,打算在会议结束的那一天发表一点个人不成熟的意见,由于会上希望发言的学者较多,又多是讨论 哲学 方面的 问题 ,故未发言。会议结束前, 台湾 历史 语言研究所文字室主任林素清先生邀请我在她主持的《简帛研究座谈》栏目中发表意见,于是,我就将对这一问题的想法简要的传真给她(8月31日)。现在,大会要求出席会议的学者每人写一篇二千字左右的发言摘要,所以借此机会,将未能在大会发表的意见予以阐述。 见到的上博藏楚简所谓“孔子论诗”中的“孔子”,主要有两种写法:一作,一作。而楚简中出现的“孔子”作(《孔子閒居》),楚金文孔作(王孙诰钟)。、与及 区别比较明显。所以将、释为“孔子”,从文字构形方面考虑,可能有些困难。 如果将其释为“卜子”,卜子即卜商,字子夏,就是孔子的学生,相传《左传》及《诗》就是经他继承和传播才得以流传下来的,这一说法,言之成理,但有以下三点疑问: 1、郭店楚简《缁衣》简“卜筮也,其古之遗言与”之“卜”字作,与三体石经、《说文》古文卜作、形同,而与上述所谓“卜子”之卜有别。尽管甲骨、金文及古玺中有的卜字作卜,但以 目前 能见到的郭店楚简证上博藏楚简是最直接、最接近的材料。如是卜子,当作或。 2、若是子夏,上博书法馆宣传图册公布的楚简《孔子閒居》中已经出现其名,“(子)夏问於孔子,诗曰”云云(可 参考 《简帛研究》第三辑拙文《楚简续貂》),称子夏并不称“卜子”。 3、典籍中未见子夏单称“卜子”者。 因此,这两个字的释读还需仔细斟酌。我们怀疑,其可能既不是孔子,也不一定是卜子,而是另外一人,即“子上”,“上”字借用了“子”字的笔画,尤其是上列“子”字作横笔者更为明显。这种借笔,楚简中常见。如: 郭店简“之所”作,之字下笔与所字上笔相互借用 郭店简“君子”作,君下口与子形上部形近而相互借用 九店楚简“上下”作,上下一笔与下上一笔相互借用 子上是孔子的曾孙,是著名学者子思的儿子。有关他的记载,见于《礼记·檀弓》:“子上之母死而不丧,门人问诸子思”云云。郑注:“子上,孔子曾孙,子思伋之子,名白。”据《史记·孔子世家》:“子思生白,字子上,年四十七。” 先秦时期,专门论诗的学人著作虽未能流传下来,但不能说没有,也不能将诗的流传仅归功于子夏。当时评论诗的言论和征引诗的文句在诸如《左传》、《国语》及先秦诸子的文章及记录诸子言论的书籍中则随处可见,可以推想当时论诗还是很流行的。如孔子就是一位评论诗最多、最有水平的专家。仅《论语》一书,记载他与他的学生们论诗的言论,就有近20处。而且,孔子的家教也很严励,他曾告诫他的儿子孔鲤:“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论语·季氏》)。子上的父亲子思就是一位承其家学的大学问家,以至后来形成“思孟学派”。郭店、上海简中的《缁衣》、《五行》、《鲁穆公问子思》,甚至《唐虞之道》、《性情篇》、《六德》等著作,可能就是子思所作(见《哲学研究》第二十辑李学勤、姜广辉等先生文)。所以,竹简中出现子思之子子上论诗的言论不足为奇。 孟子对诗也很有 研究 。《史记·孟苛荀卿列传》记载他“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据统计,《孟子》引《诗》多达30余处。最有 影响 的是他提出“以意逆志”的解《诗》主张,就是“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孟子·万章》)。这种主张与上海楚简“诗亡(毋)(离)志,乐亡(毋)(离)情,(文)亡(毋)(离)言”(见上述《文汇报》)的主张何等相似!而孟子正是子上的父亲子思(或子思门人)的学生。子上、孟子的生卒年,最近或推定在公元前429-前383和前390-前305年(《 哲学 研究》第二十辑15页李学勤先生文)。孟子的年代与郭店、上海楚简的年代(战国中期偏晚)也大体相合。孟子的主张,说不定就是继承了子思的主张,所以,子上也有类似的论述。 荀子也是论诗的专家

文档评论(0)

ayangjiayu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