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关于鸦片战争前银贵钱贱变化的探索.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鸦片战争前银贵钱贱变化的探索

关于鸦片战争前银贵钱贱变化的探索 【 内容 摘要】鸦片战争前夕,银贵钱贱成为一个严重的 社会 问题 。以往以清政府定例银一两兑制钱一千为参照系数来说明鸦片战争前银钱比价的上涨幅度的提法是不妥当的,它忽略了银钱比价中市价与例价的区别;银贵钱贱现象产生的时间也被人忽略。比较嘉、道以来市场上银钱比例的变化,可以认为银贵钱贱开始于乾隆中期,而不是与鸦片走私贸易泛滥同时出现;这一货币 经济 现象产生于 中国 社会经济内部的 发展 变化,而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是鸦片走私贸易导致白银外流引起的。   鸦片战争前夕,银贵钱贱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动摇着清王朝的统治。无论是当时的人们还是 目前 的史学界,普遍认为,鸦片走私猖獗,白银漏卮外洋,是导致这一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这无疑是正确的。但与此同时,人们却忽略了这样一个问题,即鸦片战争前夕的银贵钱贱产生于什么时间?它是与鸦片走私贸易泛滥同时出现呢?还是早就出现了呢?也就是说,它的产生是鸦片走私贸易导致白银外流引起的?还是由于中国社会经济内部的因素引起的?弄清这一问题,既有利于我们全面地揭示银贵钱贱产生的原因,准确地判断银钱比价上涨的幅度,又有利于加深我们对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经济状况的了解。本文试就这一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清代币制因循明代,实行银钱本位并行的货币制度。在日常经济生活中,大数用银,小数用钱,作为一般商品的等价物,二者在商品交换中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但清代银钱之间的比价却比较复杂,在不同的经济环境中,有不同的比价形式。归纳起来,有三种类型:一是”例价”,即定例。为清政府规定的银钱比价。清初政府力图通过行政手段,使银钱比价整齐划一,明确规定”每钱一千,值银一两”[(1)],让人们遵守执行。但清代币制是与 自然 经济相适应,以块状形式流通于市场,具有轻重互异、成色不齐、大小不一等缺陷。因此,在价值 规律 作用下,这一定例形同虚设,从它制订之日起,基本上没有执行过。正由于此,不管后来银钱比价如何变化,清政府都没有调整定例,可见其现实意义不大。这就决定了我们在判定银钱比价的上涨幅度时,不能以定例作为起点。二是”时价”,即市价。为市场上商品交换中银钱之间的比价形式。市场上银钱比价的变化极为复杂,它总是远离清政府的定例,与其自身的价值和供求关系的变化相适应,形成自己的变化轨迹,构成银钱比价的基本形式。它客观地反映了银钱比价变化的情况, 研究 银钱比价的升降应以这一比价形式为基础。三是”折收”,即折价。为清政府在赋税征收中的比价形式。清政府规定赋税一概征银,而地方实际收入为钱,赋户纳税必须按市场银钱比价以银折钱。在折价中,碎银铸成银锭所费损耗”火耗”、运输途中所需费用”脚耗”等,均要税户承担。这样,在赋税征收中,折价一定高于时价。尽管折价以时价为基础,时价的变化决定了折价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市场银钱比价的变化,但由于州县官吏利用征收”火耗”等机会,”任意加价,视为成例”[(2)],使征收往往超出火耗许多,超出部分被称为”耗羡”。”耗羡”征收的多少,取决于官吏贪婪的程度。如康熙年间,陕西州县火耗,”每两有加二三成者,有加四五成者”[(3)]。雍正时多次下令禁止增收火耗,明确规定,如有发现,”必从重治罪,决不宽贷”[(4)]。但实际上,作为官吏掠夺财富的一种手段,这一现象从未杜绝,也无法杜绝。随着后来银贵钱贱日趋严重,官吏”肆其贪婪”,乘机浮收勒索,至鸦片战争前夕,时价银一两兑制钱一千六百余文,而折价”竟加至二千四至二千五百余文”[(5)]。至此,时价对折收的基础作用已荡然无存,折收的高低,只能成为判定一个官吏廉洁与否的标准。显而易见,我们只有通过市场上银钱比价的变化,来考察银贵钱贱的出现和上涨的幅度。顺治元年(1644年)至道光十八年(1838年)银钱比价市场变化,见下表[(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代      银一两兑铜钱(文)      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顺治元年(1644年)    700   康熙九年(1670年)    1250          北京   二十三年           800-900       北京   六十一年           780           北京   雍正四年(1726年)    845           北京   六年             800          (恶钱)                  800          江苏青钱   八年  

文档评论(0)

ayangjiayu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