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中國史學的成立(1900-1949年) :從史學概論到研究方法.doc

現代中國史學的成立(1900-1949年) :從史學概論到研究方法.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現代中國史學的成立(1900-1949年) :從史學概論到研究方法

現代中國史學的成立(1900-1949年) :從史學概論到研究方法 傳統中國史學在19世紀中業以後日趨式微,由於新時代的需要,加上西方史學理論和 方法 的衝擊,現代中國史學隨著20世紀的到來而開展。 1903年梁啟超(1873─1929)提出「新史學」的主張,宣告了現代中國史學的誕生。在這前後,中國學界譯介了日本學者浮田和民(1859─1935)的《史學原論》、坪井九馬三(1858─1936)的《史學 研究 法》等著作,從中既了解到日本史學的情形,也間接地認識了19世紀以來的西方史學。1 以下介紹20世紀前期中國學界著譯的史學理論書籍,包括基礎理論、研究方法和史學史著作,從而探討現代中國史學成立的經過,作為探索21世紀中國史學路向的參考。文中提到的著作,一部分至今仍可在坊間購買,一部分只能見於圖書館中;此外,筆者也參考了北京圖書館編《民國時期總書目》(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94年)中的提要,及蔣大椿、陳啟能主編《史學理論大辭典》(合肥:安徽 教育 出版社,2000年)。 一、史學理論著作 20世紀20年代,是史學理論著作的出版高峰期,其中以商務印書館的出版物為最早及最多,對史學界的影響也較大。具開創性意義的,有以下兩種: (1)【美】魯濱生(J.H. Robinson)著,何炳松譯《新史學》2,上海:商務印書館,1924年(271頁)。這是一冊論文集,共有〈新史學〉、〈歷史的歷史〉、〈歷史的新同盟〉、〈思想史的回顧〉、〈普通人應讀的歷史〉、〈羅馬的滅亡〉、〈1789年的原理〉、〈史學下的守舊精神〉八篇文章,內容反映了著者所倡的新史學理論和方法,即打破 政治 史研究的傳統,把歷史的範圍擴大到人類既往的全部活動,並以進步觀點來考察歷史變化。 (2)李守常著《史學要論》,上海:商務印書館,1924年(88頁)。李守常即李大釗(1889─1927),是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後又致力於宣揚馬克思主義,《史學要論》這本小冊子就是以唯物史觀撰寫的史學講義,共有〈甚麼是歷史〉、〈甚麼是歷史學〉、〈歷史學的系統〉、〈史學在科學中的位置〉、〈史學與其相關學問的關係〉、〈現代史學的研究及於人生態度的影響〉六篇。作者強調中國傳統史學必須改革,對甚麼是歷史、歷史學和歷史觀,以及三者之間的關係作了闡釋;又認為歷史學應是研究社會變革的學科,並從人類、民族、國民、社會、氏族、個人的經歷論,去構築歷史理論的體系。在現代中國史學發展史上,這是第一部系統的馬克思主義史學理論著作,「此書對中國馬克思主義新史學,特別是史學理論的建立具有奠基意義。」3 另一種較重要的史學理論著作,是【法】郎格諾瓦(C.V. Langlois)、瑟諾博司(C. SEignobos)著,李思純譯《史學原論》4,上海:商務印書館,1926年(310頁)。此書內容比較豐富,分為初基知識、 分析 工作、綜合工作三部分,最後為結論,論述歷史研究方法。書末附〈法蘭西中等歷史教育〉和〈法蘭西高等歷史教育〉。書中闡述了歷史學家在進行工作時,必須遵從的一些原則和方法;著者十分重視史料,強調外證和內證的鑑定。 由中國人自著的,有以下幾種: (1)盧紹稷著、傅運森校《史學概要》,上海:商務印書館,1930年(209頁)。此書認為史學是研究人類社會繼續活動的跡象,以尋求因果關係的一門學問。共有七章,依次為〈中國史學界之回顧〉、〈西洋史學界之回顧〉、〈現代史學之發達〉、〈史學與科學〉、〈歷史研究法〉、〈歷史教學法〉,並附何炳松〈中國史學演化之陳跡〉一文。 (2)李則綱著《史學通論》,上海:商務印書館,1935年(194頁)。此書分為十章,包括甚麼是歷史、歷史學、關於史料諸問題等;前六章多引他人論述,後四章為作者的結論性著述。內容強調中國的歷史學應與轉型期的時代協調,另闢新的局面。 (3)楊鴻烈著《史學通論》,長沙:商務印書館,1939年(318頁)。此書共七章,依次為〈導言〉、〈史學的科學性質的鑒定〉、〈史學的「今」與「昔」〉、〈論歷史的正當「目的」〉、〈論歷史的功用〉、〈論史的分類〉、〈論與歷史有關係的種種科學〉。此書體系完整,條理清晰,但不同意新、舊史學的提法,主張以今、昔史學作為區分。 二、歷史學與其他學科的關係 關於歷史學與其他學科的關係,早期的譯著有兩種: (1)【美】班茲(Harry Blmer Barnes)著,董之學譯《新史學與社會科學》5,上海:商務印書館,1933年(588頁)。此書篇幅較多,內分十章,依次探討:史學之過去與將來;地理與歷史撰述歷史解釋之關係;心理學與史學;人類學與史學;社會學與史學;科學史與史學之關係;經濟學與動進史學;政治學與史學;論理學與歷史;史學與社會理智。 (2)【意】沙耳非米尼(Gaetano Salvemini)著,周謙沖譯《史學家與科學家

文档评论(0)

ayangjiayu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