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浸润.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让人文关怀洒向每一个孩子 何海青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现实社会,钱潮滚滚,物欲横流,形形色色的观念、思想、主义、文明冲击着、占领着、控制着我们的心灵世界,我们迷茫、矛盾、孤独、痛苦、失望、悲哀……不得不承认:在现代社会里,物质生产的发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人的精神世界的发展却远远落后了,甚至还扭曲的发展了。我想,我们的语文教育(应试的语文教育)应当承担这个责任。 应试教育的弊端 要谈应试教育的弊端就必须明白什么是应试教育。“所谓应试教育,是指在我国教育实践中客观存在的偏离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单纯为应付考试争取高分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一种倾向。在应试教育之大环境下,我们的语文教学陷入了困境,“工具性的砝码越来越重,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其思想意义在相当程度上形同虚设,只是寻词摘段,用解剖刀肢解,作为训练语言的例子,学生在知、情、意方面有多少收获要打个问号”。为了考试,为了高分,为了升学,语文教师不得不把课堂变成训练场——各种不同类型考试题目的训练场,至于传道、审美、感悟、思辨……他们只好舍弃!高考、中考考什么,他们就训练什么,不管这些东西学生是否喜欢,对学生的人生能否导航,反正这是考点,必须要记住!就连小学生也不能幸免!什么《黄冈密卷》,什么《海淀考王》铺天盖地,那上面有些题目,就是教师也棘手呀!且大多是重复训练。湖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的《高考通鉴·语文卷》就是从字音、字形、词语到阅读、写作,将高中语文教材肢解为24个考点,设计了无数道习题,真是“蔚为大观”!给我的感觉却不是个滋味,就好比研究一个人,我们不去了解他的思想、情感和生平事迹,而是去研究他的骨头有多少块,肌肉发不发达一般。如此肢解,真是本末倒置!要声讨应试教育之弊端,那可真是罄竹难书!“陕西教育学会会长张克俭同志将其概括为四点:一是教育对象的片面性;二是教育内容的分割性;三是教学方法的机械性;四是教育评估的负导向性。”在语文教学中,一切都围绕着高考指挥棒转动,学生为考而学,只求高分,不求内涵;教师为考而教,只是视学生为倾注考点知识的容器,为冲锋高考独木桥的士兵。如此种种,其实质就是一点:人文精神的缺失——没有把人作为发展的第一主角和发展的终极目标。 二、语文教学的灵魂——人文精神 (一)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人 《中庸》有言:“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可见教育之根本在于修道。何为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即是培养人遵天道、守人伦、和谐发展,以求道德的完美。语文教学,如果不能使人明德,不能使人趋向至善之境,不能使人自新,那便只是寻章摘句的“小学”。陶行知先生说“教育的作用,是使人天天改造,天天进步,天天往好的路上走;就是要用新的学理,新的方法,来改造学生的经验。” 《学会生存》一书开篇明义地指出:“人类发展的目的是在于使人日臻完善;使他的人格丰富多彩,表达方式复杂多样;使他作为一个人,作为一个家庭和社会的成员,作为一个公民和生产者、技术发明者和有创造性的理想家,来承担各种不同的责任。”法国近代启蒙思想家卢梭认为:“教育应当依照儿童自然发展的程序,培养儿童固有的观察、思维和感受的能力。”19世纪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教育是“为我们的完美生活做好准备”,“即如何治身,如何养心,如何处事,如何立家,如何尽公民的义务,如何利用天然的资源来增进福利,如何善用我们的才能,达到最高效用,以求人己皆利,要言之,如何经营完美的生活” 这些论述从不同角度把握了教育的本质,但我们仍然需要对教育下个定义。“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其含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增进知识技能也好,影响思想品德也好,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人,整个教育活动的中心是学生,教育必须“以人为本”。 (二)语文教学呼唤人文精神 1、语文的学科性质 《现代汉语词典》将语文定义为“语言和文学”。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语文的学科性质又是这样界定的:“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同时也是思维的工具,语文教学要“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但是,“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2、让人文精神真正成为语文教学的灵魂。 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就像人的躯体与灵魂一样是不可分割的。但在应试教

文档评论(0)

hzhplyvb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