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与生命教育.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国学与生命教育

国学与生命教育 国学与生命教育  论文联盟www.LWlM.com中庸为体   儒家知识分子眼中的世界,发端之心为仁义,高明之境为中庸;仁义是为人为事的根本,中庸是万事万物的正体;仁义是发于中的内在支撑,中庸是形于外的外在体现;仁义是贯穿始终的看护,中庸是理想结果的实现。   何为中庸   现在,当人们说起中庸这个词,语中所指的是两种不同含义。其一是指儒家的经典著作《中庸》。《中庸》本为《小戴礼记》中的一篇文章,一般认为是子思所作,成书于战国时期,在宋代之前并不单行。而儒家学说发扬至北宋,程颢、程颐两位学者认为这是一篇极为重要的孔门传授心法,便将它整理编次,并与《大学》、《论语》、《孟子》合在一起,这就是宋、元以后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四书。南宋的理学家朱熹,又沿承二程的思想,为四书逐一作注,成就了著名的《四书章句集注》。   《中庸》全篇不长,仅有四千余字,然而这篇经典,却是古代知识分子学习四书时,最后才敢攻读的著作,公认是儒家学说中最难懂最深奥的理论。正因它的博大精深,中庸一词,就不仅仅是一本著作的名字,还特指一种精妙的思想,这也就是中庸的第二个含义。千年以来,中庸的深意一直吸引着人们不断探讨求索,本文也就首先释义,何为中庸。   程颐解释中庸为: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即,不偏不倚就是中,不变不更就是庸。朱熹进一步指出:中者,无过无不及之名也;庸,平常也。他的意思是,既无不过,也无不及,中道即为常道。那么中庸,也就是符合常道、落入常理,正中正好、恰当其分。郑玄注:中庸者,以其记中和之为用也;庸,用也。他认为,庸就是用。综述来讲,中庸,就是使用适宜的、运用正好的、选用合适的、符合常规的、适于常理的、正中常道的。   这也就是儒家崇尚的执中的思维方式。执其两端用其中,这个中并非是简单的中间派,而是要在两种极端、两种可能里,选取最刚好合宜、最正中目标的那一个。因此,可把中庸理解为,不偏不倚、中正平和的人生态度,凡事不求绝对、不求偏激的适度原则。   为何中庸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要求君子所为要符合中庸之道,而指出小人所作则违背中庸之理。那么,为何中庸是如此重要的原则呢?这在《中庸》开篇就给出了解答: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正中其分,这种适度的把握,是万物生发而成的本源。因为,正是天地间的条件曾方方面面都恰到好处,才有了生命的勃发。而这种正好,又成就了和和谐共荣的世间万象。和是天道的追求,是世界之所以成立的本质。因此,中庸的态度法则,是对于中和的达成,是实现天地万物各当其分、各行其道的必由之路。   以此看待中庸,它就不再高高在上、玄之又玄了,中庸本就早已落实到了万事万物发展的核心规律上。   而中庸之道化入人间社会,也是致中和的法门。让各方满意,则社会和谐,人人安处其位,事事合乎所以,这看似平常而不出奇,实则已命中最高标准。   中庸之道,就在平常道中。   然而,就是这种看似最平凡不过的理念,却几乎是儒家学说中最向往的精神追求,也是最难行的处世法则。  所以在四书当中,最能传达中庸精神的论著《中庸》,虽然简短,却被放置在浩浩长篇《孟子》之后才可学习。如同山顶的启明灯,纵然只占据一角山崖,却需要经过厚实基础的攀登,才能最终撷取它的光辉。   因此人们又称,极高明而道中庸。在平实的中庸里,达成的是完美。   正因庸为常态,才难提炼,又因中为正好,才难实践。   如何中庸   但是,儒家也依然努力地为人们指出了学习中庸的方向,指出了如何无限地贴近这一最高深、最精妙的人生法则。这个博大精深的学术流派又一次告诉我们,一切目标的达成,不过是从脚下出发,从自身做起,从内心求成。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诚心,是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性情、体察万物、成就目标的秘诀。所谓精诚所论文联盟www.LWlM.com至金石为开,无法绕行。中庸的实现亦是如此,从诚迈出,经中过路,向和进发。本于诚、用于中、致于和,这就是走向中庸之道的最佳途径。   做到中庸,首先从诚心开始。对人诚,则善于沟通;对事诚,则善于明晰;对物诚,则善于珍重。诚者,必能心达而意定,从而接近平和、大度、达观。   此时,就已经近乎于中的程度了。因为心诚意正,所以不偏不倚。一个惯于以中正之心处世的人,将看到比他人在自我那个狭隘角度所看到的更全面、更广阔的风景。   坐中才能守正。怀有执中的心态,可使生命境界走向不忧不惧、不惊不扰的和谐,与自身的和谐、与社会的和谐、与自然的和谐。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拥有和的思维习惯与精神风骨,便是一个无限近乎了道的人,是一个守正无邪、中正平和的人。   中庸,非一味示好、掩藏自己,非见风使舵、毫无主见,恰恰相反,中庸要求的是,心中有定,手中有稳,语中有理,行中有序,能以不伤人也不自伤的方式去待人

文档评论(0)

ayangjiayu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