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的启示——走向“和谐化”.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国学的启示——走向“和谐化”

国学的启示——走向“和谐化” 国学的启示走向和谐化   不久前,在北京师范大学的京师大学堂参加了一场题为和谐中国,和谐亚洲的研讨会。这是一场国际关系学者与中国文化学者的对话,对于急于从国学中寻找启示的国际关系学者来说,比如笔者,启示不少。罗列如下。   以直报怨   会议期间,少不了谈钓鱼岛问题。对于伤害过我们的国家,应该持何态度?国际关系学界有人说以德报怨,也有人说以怨报怨。武汉大学一位退休的教授说,应该是以直抱怨,即以己之正确见解化开别人的怨恨。直不是公正直率,而是正见。   由此而想,德过于高尚,或许能体现政治家的胸怀,但朴素的老百姓不一定接受。怨又过于狭隘,冤冤相报何时了,朴素的老百姓也不一定接受。所以,以直为好,更持中,这个正见,不就是我们常说的根据事务本身的是非曲直来判断吗?   和谐的路径   这些年来,和而不同耳熟能详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www.LW收集整理。而一位刘老前辈对实现和谐的路径做了很好的阐释。他说,和谐包含三个相辅相成的意思。第一是自治、自律、自立,英文是autonomy,尊重自己,尊重他人。第二是竞争,英文是compete,竞争是和谐不可少的条件,知己知彼,和谐不是没有批评,和谐不是回避矛盾。第三是妥协,英文是compromise,政治就是妥协的艺术。在我理解,和谐就是容纳矛盾,转化矛盾,化解矛盾。细想,这三个层面真棒,把如何将关系和谐化全部点明。如果,我们的领导人和官员,如此这般道来,既体现中华文化之宽博广厚,又能与西方文化成功对接,何乐而不为?   命运共同体   读党的十八大报告,发现两处提到命运共同体,一个是海峡两岸是命运共同体,一个是人类的命运共同体。报告说,合作共赢,就是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同舟共济,权责共担,增进人类共同利益。   想起会上一位冯老前辈从中国的五伦讲到命运共同体。他说,五伦,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其间包含着人际间的温情、理解和信任,而且是相对性的、双向性的要求,由此形成较为和谐的人伦关系,在利益驱动的现代社会尤其显得宝贵与急需。东亚国家和地区20世纪下半叶以来创造了经济奇迹,除利用最新科技成就和借 用西方市场经济的竞争与激励机制以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东亚伦理的人际和谐精神得到现代式发挥,将企业和社会组合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命运共同体,使管理者与劳作者在和的精神凝聚下,形成长久、牢固的合力,而不是短暂的利用关系。这正是对东亚和合精神的创造性发挥,暗含了孟子的名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与佛教的丛林共住精神。   如果从人伦延伸到国伦,东亚显然还缺乏相对性的、双向性的道德要求,一方和平发展难以唤起另一方的善意回应。尽管自冷战结束以来,东亚乃至亚太的命运共同体的意识愈加明晰,但能否以国家间的纲法伦常,或曰共同规范,走向相互适应,争取共赢,依旧路漫漫其修远兮。   中庸辩证法   参会后,抓紧从头到尾细细拜读了一遍外交学院秦亚青老师的《关系与过程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文化建构》(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此书是作者历时八年,思考中国国际关系理论和中国学派问题的力作。当我们还在捡些中国文化的只言片语、作点滴和片段式的感悟式思考的时候,作者已经从中国哲学思维的层面,挖掘中庸辩证法,抓住元关系,强调关系与进程,进行了完整的理论构建。作者说,中庸辩证法之所以与西方哲学所熟知的二分法有着根本的不同,是因为它以和谐而不是以冲突为核心的。中庸辩证法更倾向于互容、和平、中庸、渐进的过程,冲突辩证法更倾向于对抗、暴力、偏执、激进的过程。   和谐是好,我们更需要和谐化。 1

文档评论(0)

ayangjiayu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