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与爱智慧-----论思想以及中西思想的边界.doc

智慧与爱智慧-----论思想以及中西思想的边界.doc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智慧与爱智慧-----论思想以及中西思想的边界

智慧与爱智慧-----论思想以及中西思想的边界 1.在我们所处的这个后 现代 , 哲学 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怀疑.这毋宁说,哲学处于了它自身最危机的 历史 时刻.作为形而上学的最后的一位哲学家,黑格尔早已宣称哲学在他的逻辑体系里达到其顶峰,这个顶峰本身意味着完满.现代思想家海德格尔也断言了哲学的终结,并期待着一种更本源的思想的开端.至于德里达等后现代的发言人们更是不遗余力地证明"哲学的死亡",如同那些医师们在出具死亡者的死亡证明书一样.如果我们不再相信哲学是一个永恒的名词的话,那么我们也不得不参与哲学的葬礼这一行列.但是,什么是这个死亡了的哲学? 哲学一向被看成是"爱智慧".那些爱智慧的人们因此变成为了哲学家.这样从一开始在哲学自身就包括了智慧与爱智慧的关系,而不是所谓的存在和思维的关系.只有在智慧的基础上,所谓存在和不存在的的 问题 才有可能,而不是相反.这从西方形而上学的最早开端巴门尼德的哲理诗得到了证明.女神给那爱智者区分了三条道路.一条是存在之路,它必然存在,是可思的,可说的.另一条是虚无之路,它必然不存在,是不可思的,不可说的.第三条路是人之路,人作为要死者行走在存在和虚无之间,其道路似是而非.这里,女神规定了存在之路,因为她是智慧的代言人. 如果智慧是哲学的本原的话,那么智慧本身还需要更明晰的说明.智慧一般被等同于神性或佛性,而这又形象性地表达为日月之光,生命的道路.人获得智慧便能生存于光明之中或行走在阳光大道上.但这种比喻只是模糊的暗示.根据博德尔的观点,智慧是人的规定.然而这种规定正好是人对自身的区分,而不是人与动物的区分.这是因为只有人对自身的区分,同时包括人与自身 自然 的区分,才有人与外在自然的区分,其中也包括了人与动物的区分.因此人与自身的区分是首要的,人与动物的区分是其次的."人是理性的动物","人是劳动的动物"以及"人是语言的动物",这种种区分尚未触及到人的根本,因为它们始终囿于人与动物的区分之中,而没有达到人与自身的区分. 博德尔指出,西方的智慧已经在"荷马史诗","新约全书"和卢梭等人的著作以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但这种语言形式尚不是理性,逻辑和 科学 .这就召唤哲学来完成理性的使命.哲学作为爱智慧成为了智慧之爱.但这种智慧之爱不同于一般所谓的性爱,即它与狂欢和热情无缘,而是思想自身的纯粹化和深入化.它的极端形式凝结于黑格尔的逻辑学,即逻辑的科学.哲学在自身的智慧之爱中赋予智慧以理性.智慧之所以能够在哲学中理性化,是因为智慧本身是理性的.这又在于只有理性的是可能存在的,可思的和可说的,非理性的是不能存在的的,不可思的和不可说的.但哲学不再象智慧那样是人的规定,而是理性的规定. 虽然智慧和哲学从一开始就有这种本原的关系,但它却包含了这样一种危险,即智慧和哲学分道扬镳,由此哲学与智慧脱节,并且遗忘它和遮蔽它.哲学始终围绕着理性自身.用康德的话来说,哲学作为理性的事业,它只从事与自身相关的事情,而且它不可能有其他的事情.这样整个哲学史成为了理性的历史.它表现为 理论 理性,实践理性以及诗意(创造)理性在各个不同 时代 的不断的区分和规定. 但这种哲学的富有正好是哲学的贫困.这是因为思想虽然在其自身的理性形态方面得到了完满 发展 ,但它却遗忘了它必须思考的。此乃海德格尔所强调的"存在的遗忘".所谓"哲学的终结和死亡"源于理性已完成了自身的使命.但它却召唤人们对于存在的关注.当然存在的新生或者复活却是在智慧(亦即语言)的意义上. 2.尽管任何一种文明有其差异,但都有自己的智慧.然而并非所有的智慧都能激起一种智慧之爱,而能成为一种哲学.所谓哲学实际上是希腊人或者欧洲人的事情.因此惟有西方的历史把智慧和哲学的关系显现出来. 博德尔的伟大功绩在于,他将西方的智慧结构揭示出来.西方智慧(也就是关于人的规定),在它历史的第一个时期是由"荷马史诗"说出来的,即人要成为英雄;它的第二个时期表达于"新约全书",即人要成为圣人;第三个时期是卢梭等人的著作,即人要成为自由的人,亦即人要用理性(人自身的神性)自我规定.这形成了所谓的"人神同在"的不同时代特征. 与此相应的形而上学的历史(从巴门尼德的开端到黑格尔的终结),给予这种智慧以理性的形态.因此哲学史作为形而上学的历史始终有它的建筑学本性.此建筑学本性包括了两个方面:一是原则,二是结构.原则不是其他什么东西,而是理性的规定.这是哲学从已给予的智慧(人的规定)接受而来的。但人的规定在哲学中纯粹为和提升为理性.而理性在与感性,知性区分之后成为了思想的规定本身.以这个原则为基础,形而上学展开了自身的体系,即它有自身的开端,中间和和终结.以此成为了一个整体结构.当然这个结构有其时代性.如果说古希腊哲学以理论理性为特色的话,那么中世纪的哲学则以实践理性为根本,而德意志唯心主义则以创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yangjiayu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