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学视野中的中国哲学.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现象学视野中的中国哲学

现象学视野中的中国哲学 现象学视野中的中国哲学   不仅张祥龙对儒学总体的论述中贯彻了现象学的原则,他对儒家天时观的研究、对学而时习之章的精妙解读,对象的含义的追究中,也都贯彻了现象学的原则。   表面看来,中国当代哲学对现象学的青眼有加是缘于现象学在当代世界学术中的优势地位,因而能够满足中国哲学家的国际自尊,但实际情况则是,中国哲学家之喜欢现象学尤其是海德格尔现象学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彰显中国哲学的智慧深度,从而消解西方中心主义的世界哲学图景。   张祥龙也选择了现象学,而且我认为他是目前为止用现象学方法研究中国思想(中华古学)较为成功的现象学哲学家之一。他认为,在西方哲学中,与中国古代思想的图景最有或比较有缘分的就是现象学的思想方式,而绝不会是概念形而上学的方式。事实上,任何一种还依据现成的概念模式不管它是唯理论的还是经验论的,唯心论的还是实在论的哲学思想都极难与东方哲理思想,特别是中国古典哲学进行有效的对话。西方的以巴门尼德柏拉图主义为脊梁的传统哲学,无论论文联盟http://wwW.LWlm.cOM其理念化程度多么高,概念体系多么庞大,逻辑推理多么堂皇,辩证法思想多么发展,却恰恰不能理解中国思想的微妙之处。他基于现象学的构成观对中国古代思想做了一番重新审视。   在张祥龙看来,现象学的思想方式是构成的而非概念抽象化的,现象学或现象学直观的最突出的特点是它的构成(Konstitution,Bilden)洞见或识度。这是说,现象本身或事情本身一定是构成着的或被构成着的,与人认识它们的发生,尤其是人在某个具体形势或境域中的生存方式息息相关。任何存在从改变上都与境域中的生成(Werden,Becoming)、生活(Leben)、体验(Erleben)或构成不可分离。这样一种思想方式在根本处容纳和要求着像边缘化时机化无这些与具体的和变易着的境况相关的思路,因而在无形中消除了中西哲学对话中最硬性的,也是最大的障碍。   儒学之进入现象学的视野要稍晚于道家,但这也是迟早要发生的事情。任何严肃认真的思想家都会同意儒、道两家的同源性和相通性。张祥龙指出:人们往往视道家为儒家的对立面,殊不知两者在思想方式上多有相通之处。它们之间的区别往往是关于什么的,比如最终的境界是仁还是道,求此境界的依据是人伦关系还是自然(无)本身,达至此至境的途径是学还是损(反本归源),治国立身靠的是什么,等等。但它们之间的相通之处则在于对最高境界(仁、道)本身的理解。对孔子和老庄而言,这最终的根源都不是任何一种什么或现成的存在者,而是最根本的纯境域构成。也许正是因为如此,现象学与儒学终于走到了一起。所谓走到一起,一是表现为儒学与现象学的比较研究,二是表现为用现象学方法对儒学的诠释,这当然只是就大势而言。   用现象学方法对儒学进行诠释就更能表现出思想的活 力,更能彰显出儒家思想的本原识度。张祥龙的儒学诠释就有此种意味,他始终基于现象学的构成观而力图发现儒学的原始生存经验。他指出:孔子教学的源头真义就在子曰的本文而非后人的注疏乃至五花八门的语类之中。与一般的看法相左,孔子深信他的学问中有一以贯之的思想识度(道)。究其实,它并未传达任何现成的什么,而只是揭示出一个人与人相互对待、相互造就的构成原则,一种看待人生乃至世界的纯境域的方式。孔子的仁学并不受制于任何现成的存在预设。孔子虽然罕言那通过概念范畴来加以规定的仁,却要在、并且只在具体生动的对话情境中来显示仁的本性上多样的语境含义或生成的含义。孔子关于仁的各种说法之间确有家族类似,但又不可被对象化为不变的种属定义。也正是出于这种现象学和解释学的识度,他将古代的信天游、爬山调一类的诗视之为无邪之思,在韶乐中体验带尽美又尽善的境界。《论语》中洋溢的那种活泼气息即来自孔子思想和性格的纯构成特性,而后世儒家的每况愈下则只能归结为这种特性的逐渐丧失和某种现成者比如天理的独霸。   不仅张祥龙对儒学总体的论述中贯彻了现象学的原则,他对儒家天时观的研究、对学而时习之章的精妙解读,对象的含义的追究中,也都贯彻了现象学的原则。我相信,儒学现象学的未来发展一定会有丰硕的成果。 1

文档评论(0)

ayangjiayu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